第176章 解局之策!沈念:让大家都有台阶可(3 / 5)

三人便都朝着翰林院外奔去。

如果有其它官员胥吏在此处,一定会惊诧于沈念竟敢向两名官职远高于他的官员发号施令。

但此刻的申时行、王锡爵、沈念三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俗礼。

在他们三人眼里:真正做事的人,谁说得对,便听谁的。

……

王锡爵率先奔向庶常馆,可惜为时已晚。

已有两名庶吉士将奏疏通过点心盒夹带,送到了禁中御案前。

这两人。

一个是二甲第一名的汤显祖,一个是二甲第三名的冯梦祯。

二人能如此顺利。

显然是禁中有人暗中帮忙,希望他们反对夺情。

此外,还有国子监的五名监生另辟蹊径,拿着反对夺情的奏疏,站在太庙前,高声朗诵他们的奏疏,向上天与太祖朱元璋汇禀当下朝堂之乱。

小万历非常恼怒。

他已经尽可能地堵塞官员们呈递奏疏的渠道,以防牵连太大,但总有人想要作死。

小万历这个年龄,正是血气方刚、气血上头的时候。

根本不可能妥协。

很快。

午门前。

将被“廷杖八十,发配极边充军”的官员监生增加到了十二人。

……

近巳时。

张居正的宅邸中。

张居正披麻戴孝,跪在前厅搭建的灵堂前。

此刻的他,心情非常复杂。

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反对之声。

自担任首辅以来,他听到过各种各样反对、辱骂的声音。

他皆不惧。

因为他能以权压之,因为小万历无条件相信他,因为他所做之事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明的黎民百姓。

但是这一次,一个“孝”字,使得他名声大臭。

此刻,张居正显然不想丁忧返乡。

因为他不愿新政改革毁于一旦,因为他知晓待从这个位置掉下去二十七个月后,可能很难再回到这个位置。

他虽在家中。

但已知午门外等待被廷杖的官员监生已增加到十二人。

若小万历与他仍坚持夺情,人数必然越来越多。

廷杖八十,足以将这些人全部杖毙。

张居正没想到会闹得这么僵。

当下的他与小万历都是骑虎难下,他已倾向于妥协,但心中又全是不甘。

就在这时,有家仆来报,沈念称有急事求见。

“请入书房!”张居正说道。

这一刻。

张居正突然长呼一口气,心中喃喃道:若子珩也是劝我丁忧,我……我便返乡吧!

……

稍顷。

沈念出现在张居正的书房中。

“学生沈念参见老师,老师请节哀!”沈念朝着张居正重重拱手。

他注意到,不过数日,张居正的两鬓处便增加了许多白发,神色甚是萎靡。

张居正知晓沈念的来意,当即便率先开口道:“子珩,你是准备劝老夫丁忧还是夺情?”

沈念说道:“先丁忧,后夺情。”

张居正微微摇头。

“当下,朝堂官员们都骂我是未曾丁忧一日,何谈夺情起复!陛下之所以不愿丁忧一日,乃是心中明白,只要我丁忧,日后再想夺情,令我提前回朝,难度就大了!”

丁忧就意味着辞去首辅之位,然后立即就会有官员补上首辅之位。

“如果阁老丁忧后,朝廷的首辅之位一直为您留着呢?”沈念反问道。

“留着?不可能!丁忧意味着去职,而内阁首辅不可或缺,即使令吕阁老担任,也不会空缺!老夫担心的是,依照吕阁老的精力,恐怕最多干半个月,身体就吃不消了!”

“马阁老也是如此,而殷阁老脾气暴躁,又刚被惩罚,若补上的是徐公或张四维,恐怕……恐怕老夫丁忧归来,一切都全变了!”

沈念不再卖关子。

当即将他撰写的解局之策呈递到张居正面前。

张居正拿起文书,认真看了起来。

他看完后,面带惊讶,喃喃道:“新设票拟司?真的可行?”

“只要陛下与您同意,便可施行!”沈念一脸笃定地说道。

沈念这道解局之策,其实并不复杂。

当下反对声过大。

沈念建议张居正先回家丁忧,安葬父亲,而朝廷为了新政稳固,为了表达对张居正这些年来的贡献,决定保留其首辅之职,等他归来就任。

如此,此事的问题就变成了:朝堂不可一日无首辅。

然后沈念便出了一条计策:新设一个由皇帝直管,名为“票拟司”的临时衙门。

此衙门设多名临时差遣。

其名为:票拟检详官(检详,查考之意,亦是掌朝廷机要文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