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魂归河西(4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5007 字 7天前

咐便退出了贞观殿。

在他走后不久,曹茂便代表五军都督府来到了贞观殿内,对刘继隆躬身三拜后才启奏道:

“陛下,河北都司奏表朝廷,漠南沙陀、党项二部入寇契丹涅剌部,双方交战于胡彻儿山,涅剌部败走东去,沙陀、党项入驻胡彻儿山,所获甚多。”

李克用联合李思恭入寇攻打契丹八部之一的涅剌部并取得胜利,这倒是令刘继隆没有想到,毕竟涅剌部再弱也是契丹八部之一。

不过如今他们击败涅剌部,实力必然大增,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接下来还会与契丹八部交战。

“无需理会,让他们自相争斗便是。”

“臣谨遵圣谕……”

火绳枪研制成功在即,等到火绳枪可以装备军队,大汉只需要挑选合适的季节出兵就能收复辽河以南的广袤地域。

不管是李克用获得胜利还是契丹获得胜利,这辽河以南的广袤地域都将是汉人的。

倒是可以趁着他们自相争斗的时候,让大汉好好休养生息,发展民力。

在他这么想的时候,曹茂却没有离去,刘继隆不免看向他:“还有何事启奏?”

见刘继隆询问,曹茂便主动道:“陇西郡王奏表询问陛下,何时准许其前往陇西?”

倒是没想到,刘继隆还没着急,住在上阳宫内的李佾先急了。

“上阳宫住得不舒服?”

得知李佾着急前往陇西,刘继隆不免询问曹茂,曹茂则是笑道:

“上阳宫虽好,但毕竟有些小,始终居住其中,毕竟苦闷。”

了解原因后,刘继隆点头吩咐道:“准其在洛阳百里之内来去,倒也不必看得如此之紧。”

“臣遵旨……”听到刘继隆这番话,曹茂恭敬应下。

如今已经是新朝第三年,李佾及那些旧臣即便想要作乱也难以成功,确实不用那么严密的保护李佾了。

眼见刘继隆没有吩咐,曹茂便恭敬退出了贞观殿。

在他离开后,刘继隆也继续沉浸处理起了政务。

春去秋来,时光飞逝,随着灾情消失,大汉的百姓也顽强地生长起来。

尤其是随着朝廷要求有司修葺各州县道,继而开出二十钱每日的工钱后,夏收过后的许多百姓纷纷前去报名干活。

在此期间,自然不缺胡乱伸手的官员,而都察院的监察、巡察等御史都在不断穿梭。

他们就好似闻到鱼腥的猫,只要有一处地方发生事情便先后蜂拥而至。

时间不断流逝,很快便来到了秋收。

相较于中原,远在疏勒的屯户们则是更为辛苦,只因他们大部分都是曾经的世家豪强,种植大多不行,便是收获也需要他人指点。

“右手持镰刀,刀刃朝内,左手反向抓麦秆,虎口向下,握住麦秆中下部,小心割伤自己。”

“把麦穗对齐,用草绳在麦秆下部捆紧,打成活结放在旁边,等会再来收取。”

“簌簌……”

疏勒治下某处村庄外,身材高大且皮肤黢黑的少年人正在指点着十数名身材单薄的屯户。

在这少年人指挥的同时,远处也传来了叫嚷声:“曹郎君,这棉花如何收取?”

“来了!!”化名曹远仁的刘烈加快速度,与四周屯户们说完后,急忙走向远方的棉花田。

如今是他种植棉花的第二年,他带来的棉花种植已经扩为了八亩棉花。

雪白的棉花和柔软的触感,吸引了不少妇人前来采摘。

由于去年刘烈便收获过一茬棉花,并按照自己学到的技术将棉花籽剔除成为纯棉后,将纯棉制为棉衣棉被来给此处屯户了解,因此屯户们今年都在帮着刘烈照顾棉花。

若非五官与身材出众,仅凭他这整日在外干活而养出的肤色,恐怕无人认为他是前来下乡的学子。

来到棉花田教导众人如何采摘棉花后,刘烈便与众女子说道:“待棉花采摘完了,某便教诸位制作轧车来取籽。”

“后续的纺纱、织布等手艺,某也会传授诸位……”

刘烈认真教导着,四周妇人都在认真学,而年少些的女子则是都只关注着他的五官。

教导过后,刘烈又回到了麦田中收割小麦,而与他同期的学子刘冕则是靠近他道:

“曹郎,明岁春耕后,某等应该便要走了吧?”

“这么着急走?”刘烈忍不住打趣此人,刘冕则是干笑道:

“这疏勒的景色虽然好,但日子终归太苦了,若是能从军领饷,日子自然比现在好。”

刘冕这话所言不假,作为下乡学子,折冲府内所有牲畜都是折冲府的,只有折冲府发下来的东西才是他们的。

来到疏勒一年有余,刘冕他们总共就吃了不到五斤肉。

如果还想吃肉,只能自己去疏勒城买,而刘冕等人虽说家境不错,但毕竟都是下乡学子,不敢太过大手大脚,有钱也不敢用。

若非刘烈时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