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手段,他也隐隐能够猜想到。
不过这些事情,他不敢直接明说,只能委婉的提醒李阳春。
对此,李阳春却无奈摇了摇头:“这书信中的字里行间皆是痛快,诸位同窗恐怕不会听从某之谏言。”
袁袭闻言也不由点了点头,他知道陇右派和其下属关西派的那些官员,此时此刻都志得意满,根本没想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其中虽然也有李阳春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始终是少数。
更多的人还在将如今的那位当成是曾经的汉王,却不想想如今的那位已经是皇帝,所需要考虑的是天下,而非一道诸州了。
想到此处,袁袭觉得自己或许应该提醒提醒杨行愍和李神福他们,避免他们把事情做的太过。
“崖琼的残蛮,如今围剿的如何了”
李阳春的询问将袁袭拉回了现实,他想起了自己为何前来此处,于是连忙禀报道:
“自都督在崖州、琼州击败土蛮后,残蛮尽皆逃入山林之中,王都尉及张都尉尚在率军围剿,然山高林密,恐怕还需要不少时日。”
“好在崖琼之地,除山林以外诸州县均已收复,布政司及按察司已经派遣官员前往。”
李阳春十月率兵收复崖琼诸州,只用不到一个月便平定了几支较大的叛乱,随后便留下两军兵马上万人继续参与围剿,而他则是返回了广州。
眼下已经是腊月二十日,再过半个月便是新朝立国之日,李阳春自然准备好好表现表现。
岭南的世家豪强不算多,在他返回广州前,就已经被布政司和按察司缉拿归案,所以他倒也没有掺和其中。
如今收复崖琼诸州,他也可以向朝廷和陛下奏表一份接近完美的答卷了。
不过这份答卷除了收复失地外,还需要有屯垦的功绩。
“各地屯田数量增长如何,明年入秋后能否接纳迁徙进入岭南的百姓”
李阳春继续询问袁袭,袁袭则早有准备的回应道:
“诸处军垦皆善,岭西土蛮剿平亦速,大军已於邕州(南宁)、贵州(贵港)、柳州等处垦屯田三万余亩。”
“另安南、岭东二处亦垦田二万余亩,并广州所垦,今岁共得军屯田约二十八万亩。”
“不过朝廷明岁入冬后,应该会将军中多余战兵调回北方,届时军屯速度必然会变慢,都督理应提早谋划。”
袁袭的这番言论令李阳春不断颔首,他也知道如今岭南开荒如此之快,主要还是占了十几万军队和数万降卒的好处。
等朝廷把该调回北方的军队调回北方,那留下给他们的战兵也就不多了。
仅凭高骈留下并被编入屯军的岭南、福建及江西等处七万多兵卒,再加上朝廷规定的四万五千战兵,根本无法达到如今的开荒速度。
想到此处,李阳春便主动说道:“待明年百姓迁入后,可将徙民之中健壮者选为屯兵,以此保证开垦。”
“若能如此坚持十年,朝廷所安排迁徙进入岭南的五十万百姓,即可安定。”
李阳春如今而立之年,敢于用未来十年来布置岭南,至少在袁袭看来是很有担当的。
换做旁人,恐怕都削尖了脑袋往洛阳走,根本不可能留在岭南这种蛮荒之地。
在袁袭这般想着的时候,李阳春则是看向他开口道:
“以汝之才,若是愿意在此蹉跎三载,某可在三载之后将汝举荐布政司,任岭南道中下州刺史。”
袁袭如今是正六品上的经历司经历,而下州刺史是正四品下的官职。
李阳春的承诺,代表他将在三年时间里扶持袁袭连跳八级。
届时他只需要在刺史位置上继续担任三载,哪怕不能调入京中,也能擢升为正四品上的中州刺史。
他眼下不过三十有三,而朝廷的职官品秩经过调整,如今最高也不过正二品。
李阳春作为都督使司都督,品秩也虽然是正三品,但他胜在年轻。
以他的年纪,日后肯定能进入五军都督府,担任任意一军的正二品左、右都督。
有李阳春的帮持,袁袭肯定能在五十岁前迈入正三品的职官。
杨行愍如今虽然与李阳春一样是正三品职官,可杨行愍毕竟不是陇右出身,肯定是比不了李阳春的。
所以面对李阳春的承诺,袁袭没有半点犹豫便下定了决心。
“都督既然说要以十年来治岭南太平,某虽不才,却也愿意随都督治理岭南十年。”
他主动将李阳春口中的三年提高到十年,因为他清楚自己在军中能得到更大的拔擢。
只要能拔擢成为正四品的都督佥事或从三品的都督同知,届时再转去六部当差,肯定比去布政司熬资历要便宜的多。
面对袁袭的自告奋勇,李阳春满意颔首道:“如今我岭南都督使司主要便是围剿土蛮,军垦荒地。”
“汝先去邓佥事处帮他处理军垦屯田事物,待到熟练后再调入其中当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