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全线溃退(3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4766 字 18天前

看向堂外的高骈与高钦。

二人就这样顶着数十名将领的目光走入堂内,走到主位前转身面朝众人。

“王式既然举大军来攻,自然不可能只有此处兵马受到调动。”

“敕令王重任,若潮州坚守不住,随即焚毁海港,撤往循州(惠州)。”

“敕令鲁褥月、高杰、邝师虔,坚守桂州、贺州、连州,断不可失。”

“若诸州县坚守不住,须得先迁徙百姓南下,断不可将百姓留下给叛军充为人力!”

高骈清楚,他动动嘴皮子很容易,但如何让众人都能坚守才是难题。

八万多兵马,要挡住二十余万兵马的多路进攻,这是众人能力难以做到的,更别提这些敌军还拥有攻坚利器的铁炮了。

想到此处,高骈深吸口气:“府库钱粮,尽数调拨各城,依托城池接连后退,不可一战而失其州!”

汉军铁炮破城虽然厉害,但岭南道的城池可是高骈最先开始修建的那两批城池。

只要依托城池层层防守,再坚壁清野的让汉军募集不到足够的民夫,拖到入夏并非不可能。

只是刘继隆调派江淮兵马南下,若是江淮兵马不受岭南气候影响,那便注定天复只有两年寿数。

思绪落下,高骈凝重道:“都去操办吧,曲江守不住就退往浈阳,先将百姓与辎重转运浈阳。”

“末将领命!!”听到高骈这么说,众将虽然感觉到有些许慌张,但还是纷纷作揖应下了此事。

他们本以为高骈会率领他们与城外的八万汉军决战,可如今看来,高骈并不想与其交战,而是依旧秉持着后撤拖延时间的手段。

在他的敕令下,韶州十余万百姓被迁往了南边的浈阳,只留下了三万兵马继续在曲江坚守。

不过没有了足够数量的民夫,曲江告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放!”

“轰隆隆——”

时间不断推移,随着两天时间过去,曲江的城墙俨然从夯土包砖变成了沙袋城墙。

眼看坚守不住,加上百姓已经撤出六十余里,高骈这才下令大军撤往浈阳。

在他下令撤退后不到半日,汉军的塘骑便发现了不对劲,随后开始渡河侦查城内情况。

在得知高骈撤兵后,塘骑便连忙将此事回禀了王式。

王式下令大军挺进曲江的同时,也不忘派出塘骑搜捕四周,看看王式给他留下了多少百姓。

果不其然,不过半日时间,根据塘骑回禀,整个韶州的百姓都被高骈迁往了南边。

“十几万百姓,就只给我军留下了不到三万的孤寡老弱,这高千里还真是果决!”

陈靖崇看着塘骑回禀的消息,咬牙切齿的说着。

相比较他,早有准备的王式则是趁机说道:“高千里手段果决,此前在三川时便常常迁徙百姓,坚壁清野来限制我军,如今自然也不例外。”

“若老夫猜得没错,诸如桂、贺、连、潮等州,应该都会在明知不敌后如此行为。”

“老夫会奏表殿下,将此前湖南、江西等处投降的叛军和其家眷迁至韶州、桂州等处。”

“殿下喜欢移民实边,想来是乐见于此的,让高骈做恶人南迁百姓,总比让我们南迁百姓要好。”

王式也清楚移民实边的好处,所以他并未着急追击高骈。

在他写给刘继隆的奏表中就提到了驱赶高骈,让高骈强行迁徙百姓,以此来增强朝廷在岭南的实力。

岭南虽人口百万之众,但实际上却有两百余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苗瑶洞蛮,不服朝廷管教。

以往朝廷虽然能轻易将其讨平,可受限于岭南汉家人口不足而只能放任土官自治。

若是能迁徙几十万汉人进入岭南,尤其是进入岭西和安南等地,这些苗瑶洞蛮便闹不出什么事情,朝廷在当地用兵的成本也会不断降低,继而将整个岭南都纳入朝廷统治之下。

想到此处,王式便对陈靖崇继续吩咐道:“诸如江南各处的降卒,也皆迁徙至岭南,发放土地,助其在岭南早早安家置业。”

“是!”陈靖崇虽然不知道王式不着急进攻高骈,但也知道移民的好处。

毕竟当初陇右残破,全靠刘继隆贿赂剑南、山南等处官员,将那些旁人视若累赘的百姓迁入陇右后,才得以将陇右发展起来。

如今陇右人口百万之众,远超开元鼎盛时,皆是刘继隆迁徙百姓实边的功劳。

在王式的军令下,汉军没有着急进攻,而是不紧不慢的向浈阳进攻,同时向湖南征募大量独身的男子作为民夫。

三日后,八万汉军与十六万民夫兵临浈阳城下,夯土包砖的浈阳并不大,高骈继续采取迁徙百姓南下,同时军队驻守浈阳的策略来拖延时间。

与此同时,李阳春、王建、曹茂等部纷纷开始朝着最开始制定的路线对各州发起进攻。

鲁褥月、高杰、王重任等人的反应也是与高骈一样,以城池层层防守,以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