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全线溃退(4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4766 字 18天前

拖延时间。

二十余万大军对岭南发起进攻后不久,刘继隆才接到了王式派人快马送出的奏表。

“知吾者,王小年也……”

接到王式奏表的刘继隆,毫不吝啬的称赞起了王式的奏表。

这份将江南百姓迁徙岭南,继而增强岭南安定的奏表,十分贴合刘继隆所想。

岭南汉家百姓太少,所以才会动乱不断。

如果能迁徙几十上百万人口前往岭南,岭南的情况也会在日后大为好转,岭西那几十个羁縻州也就可以不断解决,继而提前千年结束岭西等处的苗瑶动乱问题了。

不过王式的思路虽然没问题,但他的办法有些问题。

他所想的,无非就是迁徙降卒及其家眷前往岭南,但汉军手中降卒及其家眷才有多少人

满打满算,汉军手中降卒也不过七万,连带家属也不过三四十万。

在这其中,刘继隆已经要迁徙二十万前往河西和西域,剩下的也就二十万左右了。

二十万人口进入岭南,固然可以改变岭南的不少情况,但是还不够。

迁徙降卒只是开始,迁徙拖家带口的富户才是根本。

那些世家豪强家中动辄数百上千人,若是牵连起来,轻松就能波及上百万人进入岭南。

经过高骈迁徙几十万江北百姓进入湖南,并将其安置湖南,不断开荒扩展耕地的治理,如今的湖南农业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

湖南的发展,则是将决定了能迁入多少人口进入岭南,因为以岭南道的情况,肯定是养不活大量迁入人口的。

在开垦荒地变为良田之前,岭南道迁入人口的口粮,只能靠邻道供应,即江南西道下的江西、湖南。

有高骈在湖南打下的基础,刘继隆只需要让湖南、江西两处地方恢复生产,就能开始大举迁徙人口进入岭南。

想到此处,刘继隆缓了口气,侧目看向正在记录起居注的敬翔。

“朝廷派出的官吏,如今都抵达何处了”

面对这个问题,敬翔不假思索的作揖道:“淮南道的三千多吏员都调往了江南,朝廷派出的新募官吏则是刚刚进入淮南、江陵境内。”

“最少还需要一个月时间,这些官吏才能抵达派遣之所,为朝廷控制好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

“此外,还有一批八百五十名官员,三千名吏员的队伍刚刚派出不久,派遣之地是尚未收复的岭南道。”

刘继隆闻言皱眉,忍不住质问道:“马上就要入夏,现在派他们进驻岭南,他们能适应吗”

敬翔见他不高兴,连忙解释道:“这其中官吏都是朝廷此次在江淮选拔的庶族子弟,应该可以适应岭南的气候。”

在他解释过后,他又主动向刘继隆提议道:“殿下,治理岭南,最好还是以湖南、江西及岭南、福建等处百姓为主。”

“臣以为,是否可以在当地开办官学,亦或者选拔庶族子弟”

他将开办官学放在前面,但他知道,自家殿下不可能等五年时间,所以他更推荐选拔江南的庶族子弟来治理岭南。

“此事暂且搁置,等收复了岭南,将那些藏起来的家伙都处置了,再行选拔也不迟。”

“是……”

见刘继隆有自己的想法,敬翔便不再多说什么,而这时刘继隆又拿起另一份北边的奏表,望着其中内容不断皱眉。

正月初二,李思恭率党项诸部过黄河,准备前往漠南驻牧,但被张昶、郑处率军所拦,双方在胜州滩交战,安破胡率军绕道党项诸部身后发起突袭,党项诸部阵脚大乱。

李思恭率平夏、东山两部六万余人突围,渡过黄河前往定襄,为李克用率兵接应后撤往漠南。

野利、费听、往利、颇超、米擒、细封等六部被围剿覆灭,汉军俘胡十二万口,牛羊马匹五十万之多,河南地党项诸部自此不存。

战果很喜人,但却被李思恭带着党项诸部中实力最强大的平夏和东山两部突围。

按照两部的实力,他们最少还能拉出万余骑来不断犯边,这对于日后的新朝来说是个威胁。

“李思恭、李克用……”

刘继隆呢喃着这两个名字,只觉得自己似乎天生与姓李的犯冲。

不过只要新朝开泰十余年,他就能将更先进的火器技术运用到军队上。

届时北方的胡骑对于中原的威胁将逐渐降低,虽然不至于终结胡骑威胁,但却能将用兵成本不断降低。

只是可惜,本来刘继隆是想把李思恭交给郑处、张昶解决,以此让他们累积更多功劳。

现在虽然也累积了功劳,但没能彻底捣灭党项,二人的功劳便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了。

他长叹一口气,不知道是在叹郑处、张昶,还是在叹李克用与李思恭。

好在不管怎么说,自己总算把悬挂在关中头顶近百年的党项问题给解决了。

不过对于李思恭和李克用,刘继隆还是得想办法抑制抑制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