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如今的汉室江山,半属刘氏,半属李(3 / 7)

吴王之事而来?”

魏延点头:

“……正是。”

“刘永在成都僭越妄为,某奉丞相密令,特来查办。”

李治笑道:

“巧了,治出征之前,家父也曾叮嘱,要妥善处置吴王之事。”

姜维心中一动:

“不知相爷有何指示?”

李治合上折扇,神色渐肃:“

家父有言,当收捕刘永,押解回京。”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魏延更是霍然起身:

“收捕吴王?他可是陛下亲封的藩王,更是皇室宗亲!”

“文长将军稍安勿躁。”

“何况吴王在成都虽有僭越之举,但并未真的造反,我们以何种理由收捕?”

李治示意他坐下,“刘永是否真的造反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们相信他确实造反了。”

“这一点,至关紧要。”

李治这话时,语气非常平静。

仿佛在一件家常便饭之事。

只有堂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姜维与魏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这话得轻描淡写,其中意味却令人不寒而栗。

显然,吴王要成为那位大人的政治牺牲品了。

良久,姜维才缓缓开口:

“公子要多少人马?”

姜维只是略一迟疑,便决定支持李治的行动。

因为他清楚,李治之所以这么做,肯定是爹的意思。

而自己的靠山是诸葛亮。

诸葛亮既然把李治派到了自己身边来,就明他已经支持了李翊的做法。

既然如此,他肯定没必要得罪两位大佬。

“不必劳师动众,”李治微微一笑,“治只带亲随十余人足矣。”

魏延忍不住插话:

“公子不可轻敌!刘永麾下尚有数万兵马,皆是原魏国降卒。”

“公子只带十余人,岂不是羊入虎口?”

李治摇头笑道:

“文长将军多虑了。”

“刘永麾下兵马多为中原人士,岂会助他割据川蜀?”

“依治看来,他们非但不会阻拦,反而会助我一臂之力。”

他得从容,仿佛在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姜维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这位看似文弱的公子,胆识谋略竟如此不凡。

倒是有几分像他父亲了。

“既如此,”姜维沉吟道,“某派一队精锐暗中护卫,以防不测。”

李治颔首:

“伯约兄好意,治心领了。”

“不过……”

他话锋一转,“临行前,治还有一事相告。”

他使了个眼色,魏延会意,起身告辞。

堂中只剩下李治与姜维二人。

烛影摇曳,李治的神色在明暗之间变幻:

“伯约可知,诸葛丞相为何不让你发兵成都?”

姜维心中一震,面上却不露声色:

“维愚钝,请公子明示。”

李治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玉佩:

“其一,确实是怕你卷入皇室斗争。”

“但这其二嘛……”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伯约可记得韩信、文种之事?”

姜维沉默不语。

他何尝不知,汉初韩信功高震主,最终惨死未央宫。

越国大夫文种不听范蠡之言,终致伏剑自刎。

“偷渡阴平,奇袭成都,此等大功,足以名垂青史。”

李治缓缓道,“若再收降曹叡,以你的资历立下如此大功,恐非善事。”

“毕竟此前征伐吴国之时,朝中许多军功老人,就非常反对。”

“他们害怕新人崛起,抢走他们的位置。”

“你如果表现的太过亮眼,势必会成为朝中老人的重点打击对象。”

“丞相此举,实是在保全伯约啊。”

姜维只觉得后背发凉,冷汗涔涔而下。

他向来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从未想过这些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

如今听李治一席话,方才惊觉自己已在悬崖边缘。

“原来如此……”

姜维长叹一声,“丞相用心良苦,维感激不尽。”

李治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伯约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姜维忽然想起些什么,忙问道:

“那关于收捕刘永之事,难道?”

“当然。”

李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陛下不喜欢亏待功臣。”

“但若是有人自己权力熏心,这不正好给了家父杀鸡儆猴,敲打众人的机会吗?”

李治嘴角微微翘起,手指轻轻摩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