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刘备抱孙子,身为帝王就得舍弃人伦(3 / 7)

“道理孤都明白,只是这未免……”

“未免欺人太甚!莫非当真以为孤是纸糊的,以为孤好欺否?”

“非也。”

诸葛瑾冷静分析:

“正因殿下乃陛下亲子,封地富庶,李相方格外谨慎。”

“今陈兵丹徒,实为警示。”

此时,又有探马来报:

“张将军在丹徒操练水师,战船蔽江,旌旗耀目。”

“据丹徒守军说,张辽在下个月还有和江南都督黄忠,在长江口进行联合军演。”

方站起身的刘永,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再次跌坐在地。

不止张辽调军来了,就连黄忠的荆州水军都调过来了?

这下刘永是真不敢乱动了。

刘永走到窗前,远眺长江方向,仿佛已看见战船云集的景象。

他沉默良久,终于颓然道:

“传孤命令:各营严守防区,无孤手令,不得妄动。”

“另……回奏朝廷,就说臣永谨遵钧旨,必当恪守封疆。”

诸葛瑾躬身:

“……殿下英明。”

“非常之时,正当以静制动。”

刘永冷笑一声:

“好个李子玉,果然老谋深算。”

“先以内阁令约束诸王,再派张辽陈兵要地。”

“难怪让父皇如此欣赏器重。.”

诸葛瑾低声道:

“……臣闻陛下近来圣体欠安,太子又年少。”

“李相此举,恐为防微杜渐。”

刘永目光闪烁:

“既如此,孤便静观其变。”

“倒要看看,这洛阳城中,究竟要唱哪出戏。”

当夜,吴王府灯火彻夜未熄。

刘永独坐密室,摩挲着一枚东吴送来的玉佩,眼中神色变幻不定。

而丹徒口的张辽大营,同样灯火通明。

这位老将抚剑望月,对副将道:

“李相所料不差,吴王果然不敢妄动。”

“然吾观此人,非久居人下者。”

副将问道:

“将军以为,吴王会甘心就范?”

张辽冷笑:

“虎虽困于笼中,终是猛兽。”

“传令各营:加强巡防,尤要监视江东来船。”

长江之上,月照波涛,暗流汹涌。

一场事关国本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话分两头,

此时的越王刘理,也接到了内阁的传令。

越王府议事厅内,

刘理手持内阁敕令,面色凝重。

下首坐着陈泰、诸葛均、诸葛恪三位心腹大臣。

“……诸位都看到了。”

刘理将敕令置于案上,“朝廷令各藩王无诏不得离封地。”

“孤听闻父皇圣体欠安,此令恐怕……别有深意。”

陈泰率先开口:

“……殿下明鉴。”

“家父前日来信,言陛下近日咳血不止。”

“内阁此令,实为防患于未然。”

诸葛恪蹙眉道:

“若谨守封地,则朝中纵有变故,亦与我等无关矣。”

诸葛均忽道:

“除非……”

“除非什么?”

刘理见诸葛均欲言又止,忙追问道。

“除非殿下主动请辞王位。”

什么!?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刘理愕然,问:

“季重何出此言?”

诸葛均撩衣起身,从容说道:

“殿下试想:若陛下果真不豫,太子继位。”

“届时殿下以亲王之身远在越地,岂不任人宰割?”

“不若以尽孝为名,主动请辞王位,求返洛阳侍疾。”

“陛下必以您为厚,届时大位便未尝可知也。”

刘理沉吟道:

“越地贫瘠,孤本就不愿久居。”

“若能返京,自然求之不得。”

“只是……”

他苦笑一声,“孤那位姨父李相,恐怕不会答应。”

陈泰进言:

“李相权势再大,亦不能违逆人伦孝道。”

“殿下当从陛下处着手。”

“臣闻陛下晚年愈发感性重情,不爱看伤感的事务。”

“就连京中的戏班子,也都不再排悲情戏码。”

“殿下若能日日修书问安,再献越地特产补品,陛下必为所动。”

诸葛恪在一旁附和道:

“不错,我也听父亲说了,陛下在晚年愈发重视亲情。”

“只要殿下,以真情实感动之。”

“假以时日,陛下必召您回京。”

刘理目光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