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刘备抱孙子,身为帝王就得舍弃人伦(4 / 7)

“元逊此言大善!孤这就修书一封。”

当即唤来文房四宝,刘理亲笔书信。

写至动情处,竟真个落下泪来,滴在纸上。

又唤来刚出生不久,年仅三岁的世子刘曦。

手把手教其画了一幅《祖孙嬉戏图》。

把刘备陪伴孙子的景象画出,稚拙笔触更显真挚。

诸葛均观之,忍不住赞叹道:

“陛下见信,必动舐犊之情。”

陈泰却道:

“仅凭书信恐还不够。”

“殿下当连续七日,每日遣使送信。”

“第七日再上表请辞王位,求为庶人,回京侍疾。”

刘理蹙眉:

“若父皇准奏,却该如何?”

诸葛恪笑道:

“陛下若准,殿下便得自由身。”

“若不准,亦显慈爱之心。”

“无论如何,殿下孝名已传天下,便是李相也不好阻拦。”

“毕竟我圣朝,向来是以孝治天下。”

计议已定,越王府立即忙碌起来。

每日快马奔赴洛阳,送去刘理亲笔问安信及越地珍稀药材。

……

洛阳深宫,药香袅袅。

刘备虽卧病榻,然在华佗精心调治下,气色渐见好转。

这日午后,

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暖阁之中。

“父皇,该进药了。”

刘禅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碗汤药,跪坐榻前。

自那日李翊劝谏后,太子便日夜侍奉在侧,不曾稍离。

甚至不回东宫,直接住在了寝宫旁。

刘备勉力支起身子,看着儿子细心吹凉汤药的模样,眼中泛起慈爱之色:

“阿斗近日辛苦矣。”

正如朝中传闻的那样,刘备越到晚年,越发重视亲情。

因为人一旦老了,就会对死亡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恐惧。

所以比起雄心壮志,他便更关心身边的人。

刘禅恭敬奉上药碗:

“……此乃人子本分。”

“儿臣往日愚钝,未尽孝道。”

“今乃知‘树欲静而风不止’之痛。”

刘备饮罢汤药,忽道:

“昨日梦汝祖父,犹记少时织席贩履之事。”

“如今贵为天子,反觉彼时安乐。”

言罢一阵咳嗽,刘禅急忙为其抚背。

“父皇勿要多思,静养为要。”

刘禅取来温水帕巾,为父亲拭去额间虚汗,动作已十分娴熟。

正当父子闲话时,黄门侍郎呈上一封书信:

“越王八百里加急,献灵芝十株,并有问安表章。”

刘备展信观之,但见字字恳切,其书略曰:

“臣理谨奏父皇陛下:”

“臣自受封越地,日夜北望,思慕天颜。”

“每闻钟山风雨,辄忆昔年承欢膝下,陛下抚臣首而教以《诗》《书》之章。”

“今惊悉圣体违和,心如沸鼎,夜不能寐者数夕矣。”

“尝闻《蓼莪》之篇:“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臣虽藩王,实为人子。”

“安能坐视君父疾笃而远居海隅乎?”

“越地虽僻,幸得海澨珍品。”

“今献珊瑚树一双,其色赤如丹心。”

“玳瑁甲十具,其纹灿若星图。”

“另呈鲛人珠百颗,南海血燕十盏。”

“物虽微鄙,然皆沐浴日月之精,或可补益圣躬。”

“臣更采撷长生仙草,依古方九蒸九晒。”

“制成灵膏十瓮,伏望陛下服之得安。”

“昔者周公吐哺,成王解衣。”

“汉武思子,燕旦上书。”

“臣不敢自比于先贤,然父子天性岂因山河阻隔?”

“每见越地百姓有疾,子弟必亲奉汤药。”

“臣贵为亲王,反不得效犬马之劳,此诚五内俱焚。”

“若蒙陛下垂怜,许臣暂返京师。”

“虽执洒扫之役,亦胜于南面称孤。”

“陛下尝教儿臣‘以孝治天下’。”

“今臣欲践行圣训,非敢有逾矩之心。”

“惟愿晨昏侍疾,躬尝汤药,俟圣体大安,即返封疆。”

“昔光武皇帝敕东海王入朝,乃天家慈孝之范。”

“臣冒死恳请:伏惟陛下念舐犊之情,降明诏召还,使臣得全人子之道。”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臣理顿首再拜,谨奉表以闻。”

“章武十四年,深秋越王臣理谨奏。”

这篇奏疏,

通篇都是刘理在表达对父亲身体的关心,以及对他的思念之情。

读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