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督以为,当分兵三路:”
“由邓艾出子午谷直取长安,夏侯霸出斜谷攻扶风。”
“丞相与本督率主力出祁山,三路并进,使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
“如此,才能早日克复中原,扶迎正统。”
司马懿眉峰微蹙:
“大都督此策虽妙,然分兵则力弱。”
“诸葛亮善用奇兵,若集中兵力击我一路,恐遭各个击破。”
曹真大笑:
“丞相过虑矣!”
“齐国虽强,然关中兵力却有所不足。”
“本督尝听闻李翊有意削减关中军费开支,使得关中武备常年不足。”
“既然关中兵少,吾辈安不能分兵迎击?”
“况且,”他扫视众将,“莫非丞相以为,我大魏将士不如齐人?”
帐中气氛顿时一凝。
邓艾、夏侯霸等将领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司马懿面色如常:
“……大都督说笑了。”
“既然如此,便依都督之策。”
随即补充道:“然各军需相距不过百里,以便相互策应。”
曹真不以为然:
“用兵贵在神速,若相互等待,岂不贻误战机?”
转身对众将道:“即刻整军,按计行事!”
众将看向司马懿,见他微微颔首,方齐声应诺:
“遵命!”
出帐后,邓艾悄悄求见司马懿:
“丞相,子午谷地势险峻,最易中伏。”
“若孤军深入,以诸葛亮之聪明才智,岂能不识?”
司马懿淡淡道:
“……士载多虑了。”
“大都督深谙兵法,既出此策,必有把握。”
“汝只需谨慎进军,遇敌不可轻战。”
邓艾会意:
“末将明白。”
另一边,
曹真召来夏侯霸:
“仲权可知,为何命你出斜谷?”
夏侯霸拱手:
“请都督明示。”
曹真冷笑:
“司马懿在蜀经营多年,党羽甚众。”
“此次北伐,本督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大魏第一统帅!”
“你与邓艾若能先破敌,便是大功一件。”
夏侯霸犹豫道:
“然司马懿亦非等闲之辈。”
“哼!五伐无功,何神之有?”
曹真拂袖道,“切记:遇敌则战,不必等待司马懿号令!”
数日后,三路大军分道扬镳。
司马懿与曹真率主力出祁山,但军中号令已现混乱。
一日,探马来报:
“前方发现一支汉军粮队,约千人护送。”
曹真立即下令:
“派轻骑三千,截击粮队!”
司马懿劝阻:
“大都督,诸葛亮用兵多诈,恐是诱敌之计。”
曹真不悦:
“丞相未免太过谨慎!千人的粮队,岂能是诱饵?”
“若延误战机,让粮草入关,岂不是养虎为患?”
遂不顾劝阻,派兵出击。
果中埋伏,三千骑兵被姜维设计围困,死伤过半。
曹真大怒,欲亲率大军复仇。
司马懿急劝:
“大都督息怒!今既中伏,诸葛亮必有后手。”
“当稳守营寨,从长计议。”
曹真冷笑:
“丞相是要本督坐视将士伤亡而不顾么?”
随即下令:
“全军整备,明日与齐军决战!”
当夜,司马懿独坐帐中,司马师进言:
“父亲,曹真如此专横,恐致大败。”
司马懿轻叹:
“曹真好大喜功,诸葛亮正可利用此点。”
“我等只需……”
话未说完,忽闻帐外喧哗。
原来曹真连夜调兵,欲偷袭汉寨。
邓艾闻讯急忙来报司马懿。
“丞相,大都督欲夜袭。”
“然末将夜观天象,今夜必有浓雾,实非良机!”
司马懿急往中军大帐,见曹真已披挂整齐。
“大都督,今夜雾重,恐中埋伏。”
曹真傲然道:
“雾重正好掩袭!丞相若怕,可留守大营。”
正当争执时,探马飞报:
汉军营中火光冲天,似有变动!
曹真大喜:
“天助我也!必是汉军内变!”
不待司马懿劝阻,已率亲兵出营。
结果大雾之中,魏军自相混战,死伤无数。
曹真本人也中箭负伤。
次日清点,折兵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