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真由是卧病帐中,军事暂由司马懿统辖。
司马懿虽掌兵权,却故意放缓进军,每日只行三十里。
诸将不解,司马懿道:
“大都督负伤,需稳扎稳打。”
“况且……”
他望向远处群山,“诸葛亮已在祁山布防,急攻必损兵力。”
暗中却传书邓艾:
“可放缓进军,待曹真伤势好转再说。”
邓艾心领神会,遂在子午谷一带徘徊不进。
夏侯霸在斜谷进展顺利,连破数寨,却收到司马懿军令:
“孤军深入,恐中伏兵,宜暂缓进军。”
夏侯霸愤然对副将道:
“司马丞相分明是要压制我等战功,以显其能!”
于是不顾军令,继续进军。
果中陆逊埋伏,大败而回。
至此,魏军三路皆受挫,士气低落。
军中流言四起:有说曹真急功近利,有说司马懿故意掣肘。
司马懿往探曹真伤病,温言道:
“大都督安心养伤,军事暂由懿代理。”
“待都督痊愈,再图进取。”
曹真卧在榻上,苦笑:
“莫非丞相以为,本督不知你暗中手段?”
司马懿面色如常:
“都督何出此言?懿一心为国,天地可鉴。”
出帐后,司马懿对司马师低语:
“传令各军,深沟高垒,暂不出战。”
“父亲,如此岂不贻误战机?”
司马懿冷笑:
“我要让曹真明白,没有我司马懿,他寸步难行。”
“也要让诸葛亮知道,这次北伐,不同往日……”
司马懿这次是下定决心,死磕在汉中了。
正如前面所说,司马懿已经没有能力进行第三次举国动员了。
这一次北伐失败,他将彻底失败,再无报仇雪恨的机会。
所以他一定要稳扎稳打。
为此,他提前做了两年的准备。
打算就在前线屯田,然后建设营垒,慢慢向前推进战线。
也就是慢慢蚕食关中土地。
这是司马懿再接连失败五次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西风吹卷战旗,魏军营中弥漫着诡异的气氛。
表面平静之下,却暗流汹涌。
话分两头,
祁山汉军大帐内。
诸葛亮正与陆逊、姜维、费祎等将商议军机。
忽探马飞报:
“魏将郑文率部来降,现已至营外。”
诸葛亮羽扇轻摇:
“唤入。”
不多时,一员魏将披甲入帐,伏地拜道:
“罪将郑文,原为魏国偏将军。”
“近与秦朗同领人马,听司马懿调用。”
“不料懿徇私偏向,加秦朗为前将军,而视文如草芥。”
“文心中不平,特来投效大都督。”
诸葛亮尚未答言,忽又闻报:
“秦朗引兵在寨外挑战,单搦郑文将军交战!”
诸葛亮目视郑文:
“秦朗武艺比汝若何?”
郑文昂首道:
“秦朗徒有虚名,某当立斩之!”
诸葛亮颔首:
“若汝能斩秦朗,吾便信汝真心。”
郑文欣然提刀上马,出营迎敌。
诸葛亮率众将登高观战。
但见寨外魏军阵前,一将挺枪大骂:
“反贼盗我战马来此,可早早还我!”
言讫,直取郑文。
郑文拍马舞刀相迎。
二将交锋只一合,郑文手起刀落,竟将“秦朗”斩于马下。
魏军惊散,郑文提首级得胜回营。
帐中,
诸葛亮端坐帅位,面色骤沉,忽勃然大怒:
“左右!将郑文推出斩了!”
郑文惊愕失色:
“小将立功,何故见诛?”
诸葛亮厉声道:
“吾识秦朗多年!汝所斩者,绝非秦朗。”
“鼠辈安敢欺我!”
郑文汗如雨下,跪地拜告:
“此实秦朗之弟秦明也,小将非是有意要欺瞒大都督。”
“实是司马丞相教我如此!”
诸葛亮冷声笑道:
“司马懿令汝诈降,欲为内应,却如何瞒得我过!”
“若不实说,立斩汝头!”
郑文知计已破,泣求免死:
“都督明察!确是司马懿令某诈降。”
“约定火起为号,里应外合。”
诸葛亮神色稍霁:
“汝既求生,可修书一封,教司马懿自来劫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