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追击,一举破敌!”
第一俘谋谏曰:
“大王,司马丞相有言……”
兀突骨打断道:
“司马丞相远在陈仓,安知此地虚实?”
“吾观汉军已溃,正是建功之时!”
遂亲率大军,全力追击。
马岱引着残兵,迤逦退至斜谷前。
但见谷口狭窄,山势险峻。
回首望去,蛮兵漫山遍野而来。
当先一员大将,骑巨象。
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
两肋鳞甲在日光下闪着幽光,正是乌戈国主兀突骨。
兀突骨见汉军,大笑道:
“汉将何不早降!”
声如洪钟,震得山谷回响。
马岱按计策,拍马出战:
“蛮夷安敢犯境!”
战不三合,拨马便走。
兀突骨催象追赶,副将谏曰:
“大王谨防埋伏!”
兀突骨四顾而笑:
“汝等不见此山光秃无木,焉能设伏?”
遂放心追杀。
待蛮兵全部入谷,陆逊在山顶看得分明,手中令旗一挥:
“封谷!”
马岱引军转入蛇谷,依计望白旗处退却。
蛮兵追至谷中,忽见数十辆黑油柜车阻路。
探卒报曰:
“此乃汉军粮车,仓惶弃之而走。”
兀突骨大喜:
“天助我也!速速推进!”
蛮兵争相推车,将至谷口,忽听轰隆巨响。
旋即便是连天,滚木礌石如暴雨倾泻,顷刻间将谷口堵死。
蛮兵大惊,阵脚渐乱。
兀突骨心知中计,急令退兵。
却见前方车辆忽然火起,干柴烈火,瞬间封住去路。
此时后军惊呼,原来那些黑油柜车中尽是硫磺等引火之物。
一时齐发,声震山谷。
陆逊在山头见火起,即令:
“放箭!”
顿时满谷中火箭齐发,火光乱舞。
那藤甲虽刀箭难入,却最是畏火。
一经点燃,瞬息间蔓延全身。
蛮兵顿成火人,哀嚎之声震天动地。
兀突骨骑象冲突,欲寻生路。
奈何火势太猛,白象受惊。
人立而起,将兀突骨掀落在地。
庞德看得分明,张弓搭箭,一箭正中其咽喉。
蛮王倒地,即刻被烈火吞没。
谷中景象,惨不忍睹。
三千藤甲军,三千蛮兵互相拥抱,在火海中翻滚挣扎。
有些蛮兵欲脱藤甲,然甲胄已被烧得与皮肉粘连。
一扯,便是皮开肉绽。
硫磺烈焰遇油更炽,整个山谷化作炼狱。
焦臭之气弥漫数十里。
陆逊伫立山头,衣袂飘飘。
火光映照下,面如冠玉,目若朗星。
手中羽扇轻摇,指挥若定:
“左翼铁砲装填,右翼火矢准备!”
马岱、庞德上得山来,俱皆拜服:
“将军神机妙算,末将等拜服!”
陆逊扶起二将,道:
“……此非吾之能也。”
“藤甲虽坚,然以油浸制,最畏火攻。”
“故设此计,诱敌入谷。”
“然伤生如此,吾心实愧。”
马岱便问道:
“都督何以如此笃定藤甲畏火?”
陆逊慨叹道:
“南中土人制甲,以青藤浸油。”
“反复曝晒,凡十余遍方成。”
“虽刀箭难入,然遇火即燃。”
“此正所谓一物克一物也。”
“为将者,不独恃勇,更需明理知物。”
至申时时,谷中火光渐息。
但见尸骸枕藉,焦黑难辨。
六千蛮兵,无一幸免。
陆逊下山巡视,见惨状不禁长叹:
“一将功成万骨枯,此之谓也。”
遂令军士:
“就地掩埋,立碑记之。”
“他日战事平息,当超度亡魂。”
……
话分两头。
陇西大地烽烟再起。
司马懿分兵两路后,亲率大军,旌旗蔽空,直指陈仓要隘。
时值深秋,
渭水两岸芦花如雪,西风卷起战袍猎猎作响。
司马懿驻马高岗,遥望陈仓地形。
但见两山夹峙,一水环流,不由抚掌叹道:
“诸葛亮用兵如神,若使其抢先据守此地,则吾军危矣!”
军中参军邓艾进言:
“……丞相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