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李相爷在濡须口讲话,你们江南这些(6 / 9)

李翊淡然一笑:

“方才抵达,何谈辛苦?”

“倒是诸位将军久候了。”

张郃连声道:

“相爷南巡,乃江南大事。”

“闻知您将至,我等便日日在此迎候,不敢怠慢。”

此时王经近前躬身道:

“相爷,建业吴宫虽经战火,现已修缮完毕。”

“虽不及洛阳宫室宏丽,然江南初定,只得请相爷暂屈尊驾。”

李翊环视四周,目光深远:

“江南新定,饿殍遍野。”

“百姓面有菜色,此皆战祸所致。”

“当此之时,岂是耽于享乐之日?”

张郃等人连忙附和:

“相爷明鉴!战事一起,两国百姓皆受其苦。”

“然为大局计,不得不忍痛牺牲,共度时艰。”

这番话圆融周到,不愧为官场老手。

李翊目光如炬,缓缓道:

“我在江北,已见饿殍载道。”

“江南战祸更甚,何以反不见面有菜色之民?”

张郃神色不变,从容应答:

“此皆托陛下洪福,相爷英明,拨下大量赈灾款项。”

“我等竭力施行,方使百姓勉强度日。”

李翊心知这是提前布置的结果,却不点破,只道:

“赈款有限,分配难免不均。”

“富足之地可见,饥馑之处亦当察访。”

“诸位可愿随我巡县?”

张郃等人如蒙大赦,连声应道:

“谨遵相爷之命!”

“江南诸县,任相爷巡阅。”

于是李翊不急于进驻吴宫,反而命车驾转向。

先往宛陵、泾县、芜湖等县巡视。

张郃等人暗自松了口气,却又提心吊胆,不知这位相爷究竟意欲何为。

车驾行至宛陵地界,但见田亩荒芜,村落萧条。

李翊命停车,步行至一处村庄。

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见车驾至,惊慌躲藏。

李翊温言召来一老农,问道:

“老丈今年收成如何?可够温饱?”

老农战战兢兢,不敢直言。

张郃在旁使眼色,老农只得支吾道:

“还……还好,托朝廷的福……”

李翊叹道:

“老丈不必害怕,有话但说无妨。”

“本相此来,正是要听真话。”

老农抬头见李翊神色温和,终于泣道:

“实不相瞒,去岁战事,壮丁多被征发,田地荒芜。”

“今春又逢蝗灾,颗粒无收。”

“官府虽放赈粮,却被……”

说到此处,忽见官军目光,不敢再言。

李翊心知有异,却不追问,只命人取来粮米分发给村民。

离了宛陵,车驾继续前行。

李治在车中低声问:

“父亲,方才那老农话中有话,为何不追问下去?”

李翊淡淡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有些事,不必当众点破,惹得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车至泾县,情形更为严峻。

路边可见新坟处处,甚至有百姓以树皮草根充饥。

李翊面色凝重,命姜维详细记录所见所闻。

芜湖县稍好一些,显是提前做了准备。

然而李翊慧眼如炬,仍从百姓闪烁的言辞中看出端倪。

晚间驻跸驿馆,李翊独坐灯下,将日间所见一一记录。

李治侍立一旁,忍不住道:

“父亲,江南民生困苦至此,为何不即刻严查贪腐?”

李翊搁笔,缓缓道:

“治儿,为政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今日若立即严查,必致人心惶惶,反而误事。”

“当先安民,再治吏。”

次日,

李翊继续巡县,却不再追问民生艰苦。

反而着重察看春耕情况,询问种粮发放、耕牛分配等事。

巡县既毕,车驾还至濡须口。

张郃等人恭声问:

“相爷连日辛劳,是否先回吴宫歇息?”

李翊立于江畔,远眺烟波,淡然道:

“巡县所见所闻,当及时总结。”

“传令江南诸县官员,来濡须口听训。”

“我要讲话!”

众人面面相觑,王经近前小心问道:

“相爷欲在何处讲话?可需搭建高台?”

“不必兴师动众,”李翊摆手。

“就在这江畔平地,天地为庐。”

“正好让诸官清醒清醒头脑。”

张辽迟疑道:

“是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