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太好了是李相爷!只要相爷出马,一(6 / 7)

“是因为李相爷连续下放了数名官员,才堵住了悠悠之口。”

“……诶,可不能乱说,当今圣上可是圣主明君,宅心仁厚的君子。”

“他老人家是绝不会亏待功臣的,一定是那些功臣自己狂悖不法才被下放的。”

“陛下是不会出错的。”

夕阳渐沉,洛阳城中,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科举取士的新政,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这新生的季汉朝廷中,荡开层层涟漪。

……

话分两头,

洛阳皇宫内,梅花初绽。

刘备在暖阁召见李翊。

炉火正旺,茶香袅袅。

但天子的眉宇间却凝着化不开的忧思。

“子玉啊,”

刘备轻抚茶盏,目光深远。

“今年有两件大事,卿可知是哪两件?”

李翊紫袍玉带,躬身应答:

“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刘备凝视着跳动的炉火,幽幽说道:

“其一,江南已定。”

“陈元龙抚定有功,但在前线手握二十万大军,令朕寝食难安。”

他抬眼看向李翊,“卿先前总说先以战事为重,后又言待江南抚定再议。”

“如今江南已平,卿可不能再找借口推脱了。”

李翊面色平静,轻啜一口茶,从容道:

“陛下尚未说第二件大事。”

“其二么……”

刘备叹息一声,“今年要全国推行科举,包括新定的江南。”

“然去年分地试点,已遭不少阻力。”

“今年全面推行,恐更难矣。”

李翊挑眉,“有何阻力?”

“朝中老臣多反对科举,其中不乏随朕多年的旧部。”

刘备语气沉重,眉宇间一川不平。

李翊冷笑:

“这些不听话的老臣,臣不都已帮陛下处理了么?”

刘备眉头紧拧,摇了摇头,长叹道:

“……正是卿一次处置得太多了。”

“这些人跟了朕很多年,对朕也算忠心耿耿。”

“你一下把他们全罢免了,这……唉!”

“朕可不想后人说朕是个刻薄寡恩之君。”

“忠心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李翊断然,声音直接了当。

“国家推行科举,他们反对科举,便是不忠!”

“陛下,治天下当用非常之策,行非常之事。”

“朕知道。”

刘备叹道,“只是人本就要维护自身家族利益,朕也不愿亏待这帮老兄弟。”

“他们反对科举本也是无可厚非。”

“陛下就是太过仁厚!”

李翊声音提高,“正因陛下对手下太好,他们才敢反对。”

“臣将他们罢免下放,他们不就无法反对了么?”

人就是这样,

你对他越好,他越不把你当盘菜。

刘备性格宽厚,讲情义。

毕竟公司上市,大家都有参股。

刘备也不算独占股份。

只要你在大方向上不犯错,刘备基本上是不会深究的。

所以此次推行科举,老臣们才敢反对。

当然,反对不代表一定就是跟刘备作对。

更像是一种磋商谈判,希望有回旋的余地。

而李翊就干脆得多。

谁不听话,下乡去种田罢!

谁听话,谁留下。

就这么简单。

所以朝中有很多能力强的,也被下放了。

反倒一些能力弱,但站队强的,如刘琰等辈。

他作为刘备的宗室,那是坚定不移的拥护刘备的。

刘备不敢说的,他来说。

要不然,以他能力,凭什么能坐到如此高位。

甚至比许都开国元老的地位都要高。

刘备面露不忍:

“这些人随朕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

“朕又怎忍心因为几句话,就把他们给罢免了?”

“……正因是陛下你这一朝的官员,咱们才能随便罢免。”

“若是将来后世子孙,他们能像今天这样,一次罢免十数名官员乎?”

李翊发出灵魂拷问。

因为刘备是开国皇帝,李翊威望极高。

所以才能在推行科举时,随便收拾朝中大臣。

甚至能够一次性罢免十数人。

这要是等到第三代、第四代皇帝,他们敢这样玩儿。

保管把江山玩儿丢。

所以李翊的意思就是,

趁着咱们这些老骨头健在,把该做的事做了。

你等到后代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