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太好了是李相爷!只要相爷出马,一(5 / 7)

羊衜缓缓开口:

“……诸君何必忧心?”

“江南初定,正好看看那些江南大族作何反应。”

“若是他们能够接受,我等再跟进不迟。”

“若是激起民变……”

他意味深长地抿了口酒。

“届时陛下自会明白,治国还是要靠我们这些老臣的。”

“……我看不然吧!”

辛毗当即反驳道:

“此次征伐江南,陛下不是派了一堆年轻人去吗?”

“张苞、关兴、许仪、赵统、陈泰、太史亨,都是些青年才俊。”

说到这里,辛毗又忍不住怒道:

“说起来,这些青年才俊,他们的父亲不都是朝中大员吗?”

“朝廷主张要打压世家,却又去培养这些权臣的后人。”

“等这些青年子弟崛起,他们不照样发展成世家大族吗?”

哈哈哈……

羊衜大声一笑:

“辛兄看来还没有明白。”

“朝廷不是不能接受培养世家大族,只是不想培养不可控的家族罢了。”

“那张飞、关羽都是当今圣上的肱骨之臣,陛下乐得将之培养成汉室的左右手。”

“咱们这些老牌家族,早就是圣上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因为我们家不是在这一朝发展起来的,陛下对我们心存疑虑。”

“可李家、关家、张家、赵家不同。”

“他们最早便追随陛下,陛下自然愿意去培养他们,而疏远我们这些后来的。”

说到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不过是王侯将相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罢了。

今日打压太原王氏、泰山羊氏这些老牌世家。

只是想让他们给李、关、张这些新锐让位罢了。

这便是为什么说,世家只能限制,不可能消灭的原因。

只要有人当官,他的后代就不可能不受到恩泽。

官位越大,恩泽越大。

所谓三代石油人、三代烟草人。

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道理也很简单,

行政官僚体系,总是要更新迭代的。

既然都是更新迭代,你作为当时人又没办法开天眼。

那我为什么不选一个前大员的子弟。

如果选了,那么前大员他会念着我的好,他的人脉关系也会继续为我做事。

而如果选一个新人上来,他的人脉要重新建立。

会打破原来的固有秩序。

所以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每一个新上任的官员,做的第一件事永远是先清算自己的前任。

荀闳忽然压低声音,说道:

“某听闻,今日陛下召见三甲时,李相爷特意将姜维要到了相府任职。”

“哦?”

王凌挑眉,“李相爷这是有意要栽培寒门子弟么?”

“怕是如此。”

羊衜冷笑,“不过一个陇西小子,能成什么气候?”

辛毗却摇了摇头:

“……诸君莫要小觑此人。”

“某细看过他的答卷,特别是那道《论江淮水战》。”

“里面观点之新奇,实令人惊叹。”

“况李相爷看重之人,岂能是庸才?”

正当几人议论纷纷时,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但见一队羽林卫护着三顶官轿往相府方向而去,百姓纷纷避让。

“看,那就是新科三甲。”

荀闳指着楼下,“往相府去了。”

王凌眯起眼睛:

“相爷动作确实快,想做什么就立马去做。”

“确实是雷厉风行。”

羊衜闻言,展颜笑道:

“……不过这样也好。”

“且让寒门子弟去江南碰碰钉子,待他们碰得头破血流。”

“自然要求助我们这些地头蛇。”

几人相视而笑,举杯共饮。

窗外夕阳西下,将洛阳城染成一片金黄。

这新推行的科举制度,正如这落日余晖。

看似绚烂,却不知能否照亮明日的大汉江山。

而在醉仙楼对面的一家小茶馆里,几个布衣书生也在热议。

“姜维夺冠,实乃我寒门子弟之幸!”

一个青衫书生激动地说。

“正是!从此我辈有了晋身之阶,不必再仰仗世家举荐了。”

另一个人接口道。

角落里,一个老者幽幽叹道:

“只怕世家大族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啊……”

“是啊,听说朝中也有很多人对此感到不满。”

“尤其是一些老臣,都觉得陛下这么做,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