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八年,二月初六。
洛阳城外点将台上,九斿白旄大纛在朔风中猎猎作响。
刘备按剑而立,身后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台下,精锐甲士列阵如林,戈矛映日生寒。
“陛下,五路大军已按计划开拔。”
李翊紫袍玉带,手捧虎符奏道。
“荆州军已于三日前自江陵启程,此刻当已过夏口。”
刘备远眺南方,江雾朦胧处似有战鼓回响,慨叹道:
“黄老将军年近七旬,仍愿为先锋,朕心甚慰。”
“汉升虽老,箭矢犹锋。”
李翊展开一卷舆图,向刘备说明道:
“此役,荆州军出动五万人。”
“以霍峻为副,傅彤领水师,伊籍掌粮秣,廖立参军事。”
“鲁王为监军,足可制衡东吴水师。”
正说时,忽有快马自东门疾驰而来,信使滚鞍下马。
“报!!!”
“青徐两万大军已过下邳,臧霸将军遣人奏称。”
“淮水冰消,舟行无碍!”
刘备捻须微笑道:
“宣高久在徐扬,熟知水道。”
“昌豨、孙观皆百战之将,此路无忧矣。”
青徐军由镇东将军臧霸率领,与之随行的,是他那帮泰山派兄弟。
正说着,又见一骑自北飞奔而至,马蹄溅起丈高烟尘。
“河北军报!张郃将军率三万劲卒已渡黄河。”
“徐晃为前部,张辽断后,舟师连绵二十里!”
群臣闻言,皆振奋。
荀攸捋着颔下胡须。出列赞道:
“张儁乂用兵巧变,昔日在上庸便显威名。”
“今与文远、公明合力,必建奇功!”
此时的荀攸已经染病,身体相当沉重了。
不过出征伐吴是国家大事,他还是挺着病体来参加出征仪式。
刘备在旁侧劝道:
“公达身染沉疴,一会儿便回去休息吧!”
“……咳咳。”
荀攸轻咳两声,摇了摇头。
“就让老臣在最后看两眼,我大汉的壮士儿郎罢。”
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比历史上的自己多活了好几年。
这主要得益于他没受曹操的气,同时汉朝的医疗体系比较发达。
主治医生中,更有张仲景、华佗这样的国手。
但繁重的政务,还是压倒了这位为汉室兢兢业业付出多年的老臣身体。
荀攸自知时日无多,还是愿挺着病体来参加这场盛会。
“……公达先生,外边儿风大。”
李翊走了过来,扶住这位与自己共事多年的老友、同事。
早在去年,荀攸便已经很少参与朝政了。
所以过去一年,李翊一直重点培养庞统。
就是想在荀攸完全退下去后,把庞统提拔上来,顶替荀攸当自己的副手。
“……无碍的,无碍的。”
荀攸只是反复重复着这句话。
日影西斜时,最后一支信使带来河南军消息:
“高顺将军两万大军已至谯郡,关兴、张苞二小将军为先锋,日行百里!”
“想必不日便能赶到淮南。”
刘备闻言大笑,拍案道:
“吾儿辈亦能独当一面矣!”
忽又敛容问李翊:
“子玉,陈元龙那边如何?”
李翊拱手作揖,正色答道:
“淮南军八万人已集结于寿春,甘宁、周泰等一众老将皆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只待诸军会合,便可大举南下。”
顿了顿,“梁王为监军,陈元龙虽总领前线,然五军调度仍遵陛下庙算。”
刘备凝视舆图上纵横交错的水道,忽然叹道:
“此役动用民夫四十万,战兵二十万,舟车万计。”
“万一失败……”
刘备担心的并不是战败后,东吴、曹魏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而是自己的一世英名,几乎“战无不败”的战绩就跟着不复存在了。
眼下,刘备期望的便是平稳落地。
希望后世人评价汉朝时,能够将自己与刘邦、刘秀两位老祖并列。
“陛下勿忧。”
李翊声音沉稳如铁,“去岁马钧所造楼船已列装各军,粮秣足支半年。”
“更兼吴主孙权近年宠信吕壹,残害忠良,江东人心离散。”
“此乃天赐良机,绝不可失!”
暮色渐浓,点将台四周火把次第点燃,将刘备的身影逐渐拉长。
他抽出佩剑,指天立誓:
“朕誓要一统华夏,复我汉家河山!”
“诸卿努力,共襄大业!”
“万岁!万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