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起二十万大军,五军伐吴(4 / 6)

李翊这儿,由李翊决出具体的处置办法。

至于其他细节上的东西,都是将领们自由发挥。

具体怎么打,也全靠将领本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非常好的消化灭吴的军功。

不会让某一家独大,包括李翊本人。

毕竟他也没有真的上前线指挥。

只是在后方,对军队的大战略提供一些方针上的建议罢了。

刘备扶起李翊,意味深长道:

“朕记得当年讨伐袁绍时,爱卿就曾担任盟军都督。”

“今日伐吴,正需如此毅勇之臣。”

说着从腰间解下佩剑,递给李翊,

“当年伐袁绍时,朕赐给你一把双股剑。”

“今朕登九五之尊,将这天子剑赐予爱卿。”

“卿可代朕节制五军!”

李翊双手接过,只觉剑鞘冰凉沉重: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微微一顿,李翊又接着补充说道:

“臣虽领了五军都督一职,但臣毕竟不上前线。”

“所以私以为,还是需要另设监军。”

“监军?”

刘备背着手,目光如炬。

“……嗯,子玉倒是思虑周全。”

李翊拱手道:

“……陛下明鉴。”

“臣虽为都督,然坐镇中军,难亲临前线。”

“荆州、淮南二军乃伐吴主力,若无心腹监察,恐贻误战机。”

刘备指尖轻敲案几,发出有节奏的轻响:

“依卿之见,这监军当如何设置?”

“监军二人,各领陛下符节,专司监察军纪、传达军令。”

李翊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呈上,“监军不干预具体作战,但有权直达天听。”

“如此可保军令畅通,又免掣肘之弊。”

刘备展开竹简,只见上面详细列明监军职权——

可阅军报、查粮饷、劾将领。

却无直接调兵之权。

更不能直接参与军事决策,干扰将领们的判断。

而两名监军,也是直接听命于五军都督。

也就是受李翊指挥。

刘备看罢,嘴角微扬:

“监察不掣肘……嗯,子玉这是要让朕的眼睛长在前线啊。”

李翊低头:

“……臣不敢。”

“只是为陛下分忧耳。”

“监军人选.……”

刘备话锋一转,眼中精光闪烁,“卿可有推荐?”

李翊略一沉吟,恭敬道:

“此乃陛下圣断,臣岂敢妄言。”

“只是……”

略一沉吟,“监军最重要的是忠心不二,必须得是陛下的耳目心腹。”

“或可从陛下旧部中遴选。”

嗯……

刘备微微颔首,“知道了,监军人选朕会慎重考虑的。”

“你是河北军的老大,先回去把河北军的主帅人选确定了吧。”

“监军之事,朕下来自会慢慢斟酌。”

“喏。”

……

暮色沉沉,相府门前灯笼高挂。

李翊刚换下朝服,回府准备歇息,便听仆从来报——

“张郃、徐晃、张辽、孙礼等一众将军联袂求见。”

李翊眉梢微挑,嘴角浮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这些人来的倒是快。”

“请至西花厅奉茶,说我即刻便到。”

西花厅内,数名河北系将领正襟危坐。

“让诸位久候了。”

李翊身着素色深衣步入厅中,腰间御赐宝剑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众人齐刷刷起身行礼:

“参见相爷!”

李翊摆手示意众人落座:

“诸君夤夜来访,想必是为河北军主帅一事?”

孙礼性子最急,抱拳道:

“相爷明鉴!”

“伐吴在即,我军不可一日无帅。”

“不知……”

话到此处却咽了回去,只拿眼瞟向张郃等人。

论资历,张郃、徐晃、张辽这些人比他高上许多。

而同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则是已经病逝了。

李翊轻啜一口茶汤,缓缓道:

“此番伐吴,我河北军非主力,不必争那先锋之位。”

张辽闻言,手指在膝上轻轻一敲:

“那相爷的意思是?”

“我意已决。”

李翊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众人。

“就由张儁乂统领河北军,诸君可有异议?”

孙礼与徐晃对视一眼,同时拱手:

“儁乂兄沉稳持重,末将等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