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仲达愿代孤行此不仁之事?”
司马懿面不改色,答道: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魏王已赦资中,恩德广布。”
“今郪县当刑,乃正国法。”
“臣不过代行天罚而已!”
曹操闻言大笑,笑声在城墙上回荡。
他拍着司马懿的肩膀,称赞道:
“善!仲达既有此意,孤岂有不从之理?”
遂转身对身后曹休说道:
“传令三军,暂归司马懿节制。”
司马懿接过令箭时,指尖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瞬。
这似乎是他为曹操效力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管兵权。
因为这是曹操对他的首次认可。
他心念一动,旋即稳如磐石。
扭身对副将吩咐道:
“紧闭四门,按户籍册索人,一户不得遗漏。”
“酉时三刻,开始行刑。”
曹军将士得令,刀剑出鞘,杀向无助的百姓。
惨叫声响彻云霄,鲜血染红了郪县的土地。
曹操冷眼旁观,直到最后一声哀嚎消失在长空之中。
这样的事,无论是曹操还是曹军,都不是第一次了。
他们的内心,没有产生丝毫的波澜。
那日的郪县,哀嚎声持续到深夜。
司马懿命人将尸体分层堆叠,掺以夯土,在城南筑起一座骇人的京观。
最高处插着马秦、高胜的首级,下面层层叠叠都是郪县百姓的尸骸。
最后,他亲自题字于石碑——“逆民之鉴。”
夜幕降临时,郪县已是一座死城。
当夜军中大帐,曹操翻阅司马懿呈上的屠城名册。
竟精确到了每户人口、年龄、性别。
他抬眼看向帐中垂手而立的司马懿,“听闻仲达还筑了京观?”
司马懿躬身答,“乱臣贼子,当曝尸示众,以戒后来。”
曹操沉默半晌,良久缓缓开口:
“往日孤只道你做事谨慎过人,不想汝行事竟如此……
他斟酌片刻,“……周全。”
三日后,大军凯旋成都。
庆功宴上,曹操当众宣布——
“司马懿临机决断,堪当大任。”
“即日起,授成都令,总领京畿政务。”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
这职位向来由曹氏亲族或蜀地重臣担任。
曹公素来喜爱其兄司马朗,纵然授此令也该予以其兄。
奈何会给司马懿?
这司马懿随军出去平个叛,究竟立下了何等奇功?
司马懿赶忙伏地谢恩。
他明白,屠城当日,他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自己赌赢了。
曹操缓步走下阶,来到司马懿跟前,沉声道:
“仲达可知,孤向来不喜矫饰之人?”
司马懿面色恭敬,不卑不亢答:
“臣只知为魏王分忧。”
曹操盯着他良久,抛来一物。
司马懿接住,是一方成都令印绶。
“好好用这印。”
曹操意味深长,“孤不喜欢换人。”
言罢,司马懿退出殿外。
夜风一吹,才发觉中衣已湿透。
他握紧印绶,玉石棱角硌得掌心生疼。
抬头望去,成都城郭在月光下如巨兽蛰伏。
他知道,从今夜起,自己真正踏入了权力的棋局。
那遥不可及的血海深仇,终于迈出了这报仇的第一步。
当夜,曹操回到成都王宫,身心俱疲,倒头便睡。
然而甫一合眼,便觉阴风阵阵,耳边似有万千哀嚎之声。
恍惚间,他竟见无数血淋淋的冤魂自殿外涌入,皆是郪县惨死的百姓。
有的断首,有的残肢,更有妇孺啼哭不止。
纷纷伸手向他抓来,口中凄厉呼号:
“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曹操大惊,猛然坐起,冷汗浸透衣衫。
环顾四周,殿内空无一人。
唯有烛火摇曳,映得殿柱影子如鬼魅般晃动。
他喘息良久,方知是梦。
然而心头惊悸难消,再难入睡。
此后一连数夜,皆是噩梦连连。
或见郪县百姓围床索命,或见马秦、高胜提头怒视。
更有甚者,
竟梦见司马懿立于血泊之中,对他阴森而笑。
随即化作三马,竟渴饮曹氏之血。
直到把血吸干,方才罢绝。
曹操素来不信鬼神,然此番异梦频现,竟使他心神不宁,白日亦恍惚不安。
数日后,曹操召集群臣,沉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