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一句久违知是我,却问当年狂客(1 / 7)

章武四年,冬末。

长江北岸朔风怒号。

曹操亲率七万大军出汉中,过房陵,铁甲映着寒光向南推进。

大军行至当阳时,忽有流星探马飞报:

“禀魏王!荆南蛮乱已平,陈登在枝江口筑水寨。”

“什么!?”

曹操闻言大惊,他大军方才准备好,还想着南北夹击荆州。

结果荆南叛乱居然这么快便稳住了?

这也是蜀地不便的地方。

虽然蜀道天险阻隔了外敌,可由于交通不便,魏军打出来也同样不容易。

更别提七万大军的筹备了。

曹操手中马鞭一滞,长髯在风中微微颤动,喝道:

“陈元龙安得如此神速?”

随即冷笑:

“纵有准备,岂挡我百战雄师?”

“孤不信其有李子玉之能!”

于是命令曹洪先带三万军马,到前头开路去。

曹洪领兵至江畔,但见:

江雾弥漫中,千百战船若隐若现,旌旗猎猎却不见兵卒聚集何处。

次日黎明,曹操亲临前线。

于山坡上遥望,只见长江如练,战船星罗棋布。

青罗伞下,陈登雄姿英发,左右徐盛、蒋钦按剑而立。

五色战旗在晨光中翻卷,竟排出八门阵势来。

曹操叹曰:

“淮南水军何其雄壮哉!”

于是转头顾众将说道:

“陈元龙有吞吐江南之志,正吾敌手。”

“公等宜小心应付。”

曹操马鞭所指,江面忽闻鼓角震天。

南船如离弦之箭破浪而来,同时枝江坞中杀出数千劲卒,皆执长戟冲阵。

曹军前锋大乱。

曹操急令:

“稳住阵脚!”

却见自家兵马如潮水倒退,任他如何喝止,竟不能止。

忽听西边马蹄如雷,一队骑兵斜刺里杀来。

“保护魏王!”

曹军高声呼叫。

曹操拨马欲走,却见两员淮南骁将截住去路——

“徐文向在此!”

“蒋公奕候教多时!”

二将刀光如雪,曹操长髯竟被削去一缕。

“犯大汉疆土者,盛必击而破之!”

眼看徐盛便要将曹操生擒。

危急时刻,忽有一黄须将军纵马而至:

“父王速退!”

正是曹彰舞刀迎战。

三将厮杀三十回合,江岸沙石飞扬。

至傍晚时,曹军大败。

曹操逃回大寨,先赏曹彰金甲一副,赞道:

“幸得孤有黄须儿,不似那刘备,征战只有一个假子。”

言罢,继而怒斥诸将:

“未战先怯,要尔等何用?再退者斩!”

正训诫间,程昱谏言道:

“魏王明鉴,兵贵神速。”

“今我大军迁延日久,反使陈登得筑水坞。”

“闻孙仲谋未能过合肥,荆南又已平定。”

“原本三路军力优势,已只剩我大魏这一军。”

“久战无益,不如暂退成都。”

曹操眉头紧皱,荆南的那帮蛮夷靠不住,这在他预料之内。

可孙权那么快就退兵了,着实令曹操意想不到。

他不是号称有十万大军吗?

怎么还没有等汉军主力支援合肥,他便撤了。

这不纯纯拖自己后腿,坑队友吗?

“孤若现在撤军,必被人耻笑。”

“不可退!”

曹操回绝了程昱的退兵建议。

理由就是他要脸,不能像孙权那样,兴师动众结果打两下就狼狈逃回江东。

否则他曹操以后还怎么在益州混?

程昱无奈,只得退出中军帐。

曹操便伏在案几上昏沉睡去。

忽闻帐外潮声如雷,似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曹操梦中惊起,按剑出帐,却见——

大江之中竟涌出一轮赤红巨日,光华灼目,照得两岸霜雪尽融。

仰观苍穹,更有两轮白日当空并悬。

正惊骇间,江心红日忽地飞起。

挟风雷之势坠于营前山岭,震得地动山摇!

“魏王?魏王!”

近侍的呼唤将曹操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

曹操这才发觉自己额间冷汗涔涔,竟浸透了全身。

帐外军校禀报:

“午时三刻已至。”

曹操抚胸定神,拍案喝道:

“来人!备马!孤要亲探敌情。”

遂引五十轻骑出寨,径往梦中红日坠落之山处行进。

行至山麓,忽见崖上一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