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李严呢?
同样是西南偏僻州郡,刘备委任李严为犍为太守,李严说去就去。
没有说去了这里便觉得永无出头之日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李严政治经验比马谡老道太多了。
你说你跟领导对着干干啥?
领导吩咐你去你就去呗,难道还真怕领导把你给忘了?
你说你赖着不去,让领导怎么想?
是我的话不好使吗?
这便要提到李严做对的第三件事了。
那就是他是地方官员中,最先察觉到刘备在成为汉中王之后,离帝位只差一步了。
这时候,你作为地方官员,怎么能够不献祥瑞呢?
祥瑞之相,就是为当权者营造合法性,证明当权者的神圣与天命所归。
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所以李严便成了第一个向成都献祥瑞的地方官员。
结果刘备一看,
哟,这小伙子不仅地方政绩突出,还这么懂事儿。
于是没过多久,李严就被调回中央,并担任尚书令了。
李严深深一拜:
“下官谨记相爷教诲,必不负朝廷所托!”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这时,甄宓自屏风后转出,道:
“相爷好大的手笔,此次竟是直接给出了凉州刺史之位。”
李翊道,“总要有人上任的,李严是一个可造之材,去凉州历练历练也无妨。”
甄宓扑哧笑道:
“怎恐苦了门外排着数里欲要送礼的人了。”
李翊便道:
“我又不曾求着他们送礼,让他们候着吧。”
也许有人好奇,李严来回折腾一番。
把众人的礼都收了,自己赚得盆满锅满,还成功得到了凉州刺史的位置。
那门外送礼的人能乐意吗?
他们当然不乐意。
可关键他们也怨不着谁。
毕竟是他们主动给李严这个黑中介去送礼的。
你去找李翊?
我连门儿都没让你进,你们哪位啊就来找我事儿?
你去找李严?
人家准备去凉州赴任去了,手上有好几万军队呢,你来找啊。
所以众人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夜色深沉,洛阳皇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戍卫的羽林郎执戟而立,见首相李翊踏着月色而来,纷纷行礼让道。
“相爷,陛下已在内殿等候。”
中常侍弯腰引路,宫灯在廊下投下摇曳的影子。
内殿中,刘备正披衣阅卷,闻脚步声抬头,见是李翊,笑道:
子玉深夜入宫,必有要事。”
李翊躬身行礼:
“扰陛下清修,臣之罪也。”
“然凉州刺史一事,臣已有人选荐上,不敢耽搁。”
刘备搁下竹简,示意赐座,询问是谁。
李翊便向刘备举荐了李严。
李严?
刘备捋着颔下胡须:
“朕亦闻此子在荆州政绩,勤勉务实。”
“然凉州苦寒,非洛阳、荆州繁华可比,彼当真愿往?”
李翊捻须轻笑:
“陛下明鉴,此子野心勃勃,正欲借凉州建功。”
“臣观其志,非止于一州刺史耳。”
“哦?”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复又敛去,“年少气盛,未必是坏事。”
“凉州虽僻,乃边陲重镇,马超新定三郡,正需能臣镇抚。”
李翊俯首:
“陛下圣断。”
“臣观李严,善调和诸族,又通兵事,当可胜任。”
凉州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调节氐人、羌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
既然历史上的李严能够调节好西南诸戎的矛盾,那凉州羌、氐矛盾应该也能调节。
出得宫门,东方已现鱼肚白。
李翊仰首望天,忽闻身后中常侍低语:
“相爷,李严正在宫外候着。”
李翊嘴角微扬:
“告诉他,早朝后到相府领印绶。”
……
魏王宫,成都。
暮色沉沉,殿内烛火摇曳。
曹操高坐王位,手中捏着一封密信,眉宇间透着几分沉思。
阶下,文武群臣肃立,静待王命。
“诸卿,孤近得一信。”
“乃是荆南诸蛮遣使来投,愿为我军内应,共击汉军,夺取荆南四郡。”
曹操缓缓开口,目光扫过众人,“此乃天赐良机,孤欲取之,卿等以为如何?”
长期一来,汉蛮问题都是困扰边境的问题。
其实,史书上一直都有记载这种边境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