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孙权:合肥,孤来了!(1 / 6)

相府书房,檀香袅袅。

李翊坐于案前,手中捧着一卷竹简,目光却落在站在堂下的李严身上。

李严不卑不亢,神色坦然,似乎早已预料到今日的对话。

“足下费了这么大功夫来见我,说出你的诉求罢。”

李翊缓缓开口,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李严深深一揖,随即抬头,目光坚定:

“回相爷,下官听闻马超将军为朝廷收复了凉州三郡,朝廷却迟迟没有委派凉州刺史。”

“李某不才,愿毛遂自荐,担此重任!”

李翊放下竹简,眉头微挑,手指轻轻敲击案几,似在思索。

“你倒是坦诚。”

李翊淡淡道,“不过,凉州刺史一职,非同小可,朝廷自有考量。”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胜任?”

李严早有准备,当即答道:

“凉州地处偏僻,朝中大臣多不愿赴任。”

“而愿意去的,大多只是权贵子弟,欲借此镀金,日后回京高升。”

“然而,凉州乃边陲重地,羌胡杂居,稍有不慎,便会再生动乱。”

“朝廷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庸才。”

“而是一个能治理一方、调和蛮汉关系的人。”

言外之意,竟是将京中大员都给踩了一脚。

所谓“难可狎,李鳞甲”,李严这个人不仅有城府,而且是一个极度渴望“进步”的人。

诸葛亮在世时,他便三番五次提出要求开府。

甚至要求划分出五个郡出来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

当然,以上无礼要求都被诸葛亮拒绝了。

念及此,李翊便出言敲打他道:

“你胆子倒是不小,竟敢非议朝中大员。”

“这人事调动的事儿,轮得到你一外州官员说三道四?”

面对李翊的责备,李严心中一跳,但却观察到李翊并未大发雷霆。

倘若其果真不悦,又岂能容忍自己在此造次?

于是,李严坚持己见,鼓起勇气继续说道:

“非是严妄议朝中大员,实在是为大汉江山社稷着想。”

李翊微微颔首,眼中浮现一丝赞许,但语气依旧淡然:

“那这个人就是你吗?”

李严不慌不忙,拱手道:

“下官虽不敢自比相爷,但自问胜过朝中许多纸上谈兵之辈。”

李翊轻笑一声,似是被他的自信逗乐,随即从案上抽出一份文书,翻开道:

“本相看过你的履历,当年江陵保卫战,你确实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凉州……确实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局面的人。”

李翊沉思片刻,终于缓缓点头:

“好,本相给你这个机会。”

“不过,凉州局势复杂,你若上任,需谨记三点——”

“第一,不可激化羌汉矛盾。”

“第二,不可贪墨军饷。”

“第三,若有异动,必须第一时间上报朝廷。”

李严毕竟是历史上能同时得到刘备与诸葛亮的认可,并成为刘备唯二托孤大臣的人。

能力手段肯定是不俗的。

其最出色的就是内政才能,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蜀汉诸葛亮下的第一人。

此外,李严还是一个基建狂魔。

比如诸葛亮北伐时,李严总归永安,在此修筑大城。

造了苍龙门、白虎门。

此外,还在犍为郡凿通天社山,连通车道,省桥梁三津。

犍为郡的吏民大为高兴,

李严又建筑府寺,城观壮丽,为一州胜宇。

所以《三国志》游戏里面李严有着“筑城”的特性。

当然,李严喜欢搞建设,跟他自己虚荣心强也离不开关系。

很多时候盖大房舍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可饶是如此,直到刘备死前,他都对李严印象非常不错。

主要李严做对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李严当地方官的时候,政绩非常突出,深受刘备喜爱。

刘备其实一直非常喜欢,地方政绩卓越的官员。

最讨厌的就是地方官员不作为。

第二件事,越巂郡夷帅高定叛乱,李严前去平叛成功。

这件事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刘备曾经派马谡去那里当太守。

其实也是想要培养一下马谡,磨炼一下这个年轻小伙子的心性。

但是马谡觉得那个地方太偏僻了,去那里等于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

就一直拖着不去。

正是这件事,让刘备对马谡极其失望。

认为这个年轻人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

所以才会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