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孙权:合肥,孤来了!(3 / 6)

只不过他们实在是掀不起什么气候,史书上通常只会写“某某平”几个字就一笔带过了。

历史毕竟是由胜利者书写。

但这种叛乱的大量出现,究其原因,还是蛮人觉得汉人抢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但又不愿融入汉人文化圈。

而汉人骨子里歧视蛮夷,认为你能跟我住一起就不错了,哪里敢和我谈生存空间?

荆南地区蛮族众多,所以问题最为严重。

他们主动联系上曹操,倒不是觉得曹操就能给他们一个公平。

而是单纯想挑逗汉人内斗,他们好趁机独立。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机会是不能不抓住的。

毕竟荆南交通不便,每个郡驻守的汉军最多不过五千人。

如果有本地蛮族配合,有很大机会夺取。

曹操话音刚落,殿中议论顿起。

大将曹仁踏前一步,抱拳朗声道:

“大王明鉴!荆南汉军不过数千,守备松懈,若我军突袭,必可一举而下!”

“届时,南可制交州,北可胁荆州,刘备必为之震恐!”

“我等反攻中原的机会便来了!”

谋臣程昱却微微摇头,上前劝谏:

“大王,荆南虽弱,然陈元龙有总制江南。”

“此人深谙兵略,若其回师驰援,恐我军难以速胜。”

“且刘备若遣大军来救,战事迁延,反为不利。”

曹操沉吟不语,手指轻叩案几,目光转向一直静立不言的司马懿。

“仲达,可有良策?”

司马懿嘴角微扬,缓步出列,拱手道:

“大王,荆南可取,然需借力而行。”

“哦”曹操目光一凝,“如何借力?”

司马懿从容道,“陈登虽总制荆州,然其主力屯于淮南,防孙权也。”

“若我军独攻荆南,陈登必回师相救。”

“然若——”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若先邀孙权共击汉军屯驻的合肥,则陈登必全力东顾,无暇西援。”

“届时,我军取荆南,如探囊取物耳!”

“我军不妨邀请孙权,共攻齐国。”

“待我军取下荆南,许将桂阳、长沙让予孙权。”

“一来换其出兵,二来换其与刘备交恶。”

“而我据零陵、武陵,扼守荆南要道。”

“则进可攻,退可守,一举两得!”

曹操拍案而起,豪气顿生:

“善!就依仲达之策!”

随即下令:“传令!速遣密使赴江东,约孙权共击合肥!”

另命曹仁、李典整备兵马,待孙权一动,即刻南下取荆南。

众将齐声应诺:“谨遵王命!”

……

江东,细雨绵绵。

孙权立于殿前,负手远眺,眉宇间隐有思虑。

忽有侍从来报:

“大王,魏国使者至,言有要事相商。”

孙权眸光一闪,嘴角微扬:

“哦?曹操遣使?宣!”

不多时,魏国使者入殿,躬身行礼,呈上密信。

孙权展信细阅,眼中渐露喜色。

“曹操邀孤共击合肥,事成之后,许以桂阳、长沙二郡……”

他缓缓合上信笺,目光扫向阶下众臣,“诸卿以为如何?”

吕范踏前一步,作揖道:

“大王,此乃天赐良机!”

“合肥乃淮南门户,若得之,则江北防线可固!”

“且曹操愿以荆南二郡相赠,我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拓土增疆!”

“此乃夯实国力之善策也。”

张昭却眉头紧锁,上前劝谏:

“大王,曹操狡诈,恐有诈谋。”

“若我军攻合肥,而曹军不取荆南,反使我与刘备交恶,岂非得不偿失?”

张昭算是国中的保守派。

现在大伙儿都知道,刘备称帝后,早晚是要消灭他们这些“反贼”的。

现在就看刘备先灭谁了。

倘若真打起来,吴国大臣肯定是希望刘备先去攻打蜀地。

所以都希望尽可能地避免与汉军直接爆发边境冲突。

孙权沉吟未决,忽听殿外传来一声清朗笑声。

“大王勿忧,逊有一策,可保万全!”

众人回首,却见陆逊一袭青衫,缓步而入,拱手行礼。

孙权喜道:“伯言有何良策?速速道来!”

陆逊微微一笑,道:

“现今刘备令庐江太守朱光屯兵皖城,大开稻田,纳谷于合肥,以充军实。”

“若我军先取皖城,断其粮道,则合肥不攻自乱。”

“届时,再与曹军东西夹击,合肥必破!”

孙权抚掌大笑:“伯言此计,正合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