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凉州。
自韩遂关中战败之后,徙至金城,进入了氐王杨千万的部落中。
金城,氐王帐内。
秋风卷着黄沙拍打在牛皮帐幕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帐内,炭火微弱,映照出韩遂那张沟壑纵横的脸。
他已七十有三,须发皆白。
但双目仍如鹰隼般锐利,死死盯着案上的舆图。
“马超虽然胜了一场,助刘备夺回了关中。”
韩遂枯瘦的手指划过陇山,“但关中诸将,未必都愿臣服刘备。”
氐王杨千万坐在下首,眉头紧锁:
“韩公,目今刘备承天命,继大统。”
“人心归附,势力庞大。”
“关中既定,此时再起兵,恐怕容易惹出事端来。”
“怕什么?”
韩遂猛地抬头,眼中寒光迸射。
“刘备虽胜,但其根基仍在中原,关中人心未附!”
“只要羌、氐并起,西凉铁骑再出,未必不能复夺长安!”
他猛地将酒爵砸向帐外,酒液泼洒在雪地上,如血般刺目。
“这关中,早就该烧起来了!”
长期以来,凉州问题都是东汉政府头疼的问题。
此前说过,光是永和羌乱,就耗费了东汉政府八十亿钱的军费。
凉州问题,算是历史遗留问题。
所以凉州本土出生的将领大多怀有割据之志,想要在这里当土皇帝。
尤其是中央政府对此地的掌控力逐年减弱。
现在刘备三兴汉室,自然要为国家收复凉州的。
而韩遂就是一个典型的军阀头子。
他的世界观就是,
如果不能功成名就,那就干脆为祸四方。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所以像马腾马超父子,韩遂等关西诸将他们都是没有夺取天下的大志。
只想割据一方做土皇帝、
这与曹操刘备一统天下的志向是对立的。
这是边陲武人的局限性。
在韩遂的坚持下,杨千万最终接受了韩遂的提议。
开始密谋煽动关中反叛的计划。
很快陇西一众豪强都收到了韩遂的迷信。
信中写道:
“月晦之夜,开城举火”
一时间,陇西诸军阀纷纷响应。
……
陈仓,汉军大营。
马超正在翻阅军报,忽听帐外喧哗。
亲兵仓皇闯入:
“将军!陇西、天水诸城一夜之间尽数叛乱,烽火连天!”
“什么?!”
马超猛地站起,案几翻倒。
“韩遂老贼安敢——”
虽然马超一战抚定关中,助国家收回了旧都长安。
但正如上文所述,关中有着非常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
此地羌胡混居,非常混乱。
光是有名有姓的军阀,就多达十余个。
所以刘备在封赏完马超之后,给他派到关中去,用的是“抚定”二字。
言外之意,就是保证那边不要出事,不要使其妨碍到京畿地区的安危就足够。
“报!羌人部落截断陈仓道,我军粮道已断!”
又一匹快马急奔过来。
众将闻言,无不忧虑,道:
“我军粮道被断,恐不能在陈仓久持。”
“请将军速速退回长安。”
马超咬牙,恨恨道:
“此仇,超记下了!”
无奈之下,只得下令陈仓汉军连夜退回到长安去。
一直以来,都有人讨论董卓、马腾、韩遂谁才是真正的凉州老大?
尤其这三人算是同一时期的,完全可以横向对比。
其实董卓与马腾、韩遂走的完全不是同一条路线。
韩遂与马腾就是混凉州的,只在凉州发展,根就在这里。
而董卓则是混京圈的,是跟袁隗这种三公级别的人物打交道的。
所以他是不能跟二人横向对比的。
韩遂在凉州经营了近三十年,在当地威望极高。
他的名字只要一出现,基本都跟“叛乱”有关。
东汉政府自顾不暇,是管不了韩遂的。
如今到了齐汉,则今时不同往昔了。
当韩遂叛乱的消息传回京师洛阳以后,刘备立马做出反应。
让身在长安的马超即刻整军,速速平叛。
一面又命内阁催督粮草,支持马超讨伐凉州。
显然,此次韩遂煽动叛乱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刘备。
他不仅要平定关中叛乱,还要一鼓作气收复凉州!
长安城的初雪刚落,骠骑将军府前的青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