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不用七星灯,孔明也能续命(3 / 6)

南的红河平原一带。

在士燮执政交州前夕,交州的经济、文化相对中原来说还是非常落后。

而士燮为政开明,在他的统治下,交州变成了当时的世外桃源。

居民富庶,安享太平。

使得许多中原人也纷纷南下交州避难。

跟着中原人一起进入交州的,还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学文化。

这些都极大促进了交州的繁荣发展。

这一系列的为政举措,使得士燮在越南的历史地位极高。

如今的士燮,已经年过古稀,年满七十三岁了。

交州人民,也在他的统治下,享受了二十五年的太平日子。

如今诸葛亮的到来,无疑打破了这份平静。

一位幕僚率先出列,向士燮拱手道:

“明公,刘备横扫中原,匡扶汉室,带甲百万。”

“诸葛亮又善于用兵,乃天枢门徒。”

“我交州贫瘠民弱,若是硬抗,恐非上策。”

话落,立马有人出声跟着附和:

“朝廷既派孔明为刺史,名义上已是交州之主。”

“我等若公然违逆,便是谋反。”

“届时刘备当真发天兵来讨,以我交州小地,断难抵抗王师。”

士燮沉默片刻,指节轻叩案几:

“我亦知朝廷遣诸葛孔明来此,是为控制交州。”

“只是我士家在此二十五载基业,难道便要白白拱手让人?”

长史上前一步,低声说道:

“明公,以退为进,未必不是良策。”

“哦?”士燮眯起眼睛问,“老夫愿闻其详。”

那长史乃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交州偏远,朝廷真要大军南下,也必然耗费钱粮无数。”

“若非如此,刘备也断不会单独遣诸葛亮过来抚定,而不另益其大军。”

“诸葛亮初来乍到,根基未稳,也未必便愿大动干戈。”

“不如明面上顺从,遣使示好,承认其刺史之位。”

“……然而,南海贸易仍握在我等手中。”

“各郡官吏亦多是我士家旧部。”

“诸葛亮若要推行新政,终究绕不开我们。”

此前说过,交州的地形不同于益州。

益州虽号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但益州的四川盆地内,并没有太大的山脉作进一步的切割。

所以整体也能视作是一个大平原。

只有平原地形,才使得其有资格被称为天府之土。

反观交州,内部被山脉切割得四分五裂。

这种地理环境,便使得交州很难凝聚起来。

因此,交州的内部也主要分为了三大区域。

分别是以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为首的东部区域。

其中以南海郡相对最为繁荣。

南越赵佗便是在这里建立了王业,同时也造就了番禺的繁荣。

然后是以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为首的交州西部。

这三个郡大致就是今天的越南国土。

最后,便是东西部区域之间的郁林郡。

这个郡也是交州最破碎,最落后的郡,因为交通极其不便。

三处区域,三处不同的文化。

即使士燮统治该地二十多年,也没法将之统合起来。

所以只能选择任用当地的世家大族来进行羁縻统治。

同时,士燮还把自己的兄弟分别派往了各个区域。

其弟士壹领合浦郡。

士领九真郡。

士武领南海郡。

士燮本人亲自坐镇最繁荣的交趾郡。

从而形成了“士氏交州”。

此外,士家还通过联姻控制了当地的俚僚酋长。

并垄断了南海贸易。

由此不难看出,交州姓士这个说法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他们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将交州就这么白白让出去。

半月后,一队交趾使者携厚礼北上苍梧。

贡品清单为:

南海明珠十斛。

犀角、象牙各二十对。

龙眼、荔枝等鲜果百筐。

细纹葛布千匹。

使者伏地呈上士燮亲笔书信:

“燮年老昏聩,未能早迎天使。”

“今闻明公抚交,不胜欣喜,特献薄礼,望乞笑纳。”

“交趾九真诸郡,皆愿听候调遣。”

诸葛亮轻摇羽扇,审视着交趾贡礼。

在目光沉静地扫过这些珍宝后,最终落在了跪伏于堂下的交趾使者身上。

“士公镇守交州数十载,安抚蛮夷,畅通海路,实乃朝廷栋梁。”

诸葛亮温声道,“今日又献此厚礼,足见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