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如果你们父亲不是皇帝,不是首相,(3 / 7)

!”

韩珪面如死灰,心道完了,完了。

一切全都完了!

贾诩将颍川的奏报递给李翊。

“首相,韩珪已经押入大牢,其父韩融在徐州闻讯,连夜递了请罪书。”

李翊淡淡扫了一眼,随手丢在案上:

“听说这韩融是赢长韩韶之子,前朝大臣。”

“如今看来,倒还算识相。”

“省得本相,多费精力收拾韩家。”

庞统笑道:

“经此一事,各地豪强应该都老实了。”

“只是不敢明目张胆。”

李翊摇头,“还不够。”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

“传令各州,所有铜矿收归官营,私采者以谋逆论处!”

冀州,中山。

时任商监的甄尧回到了故乡。

见着了母亲张氏,还有家族里的姐妹们,甄姜、甄脱等姝。

他此次回家,既是荣归故里,也是为了让甄家带头配合朝廷政策。

甄尧站在自家商号前,冷眼瞧着差役将一箱箱旧钱抬走。

管家低声道:

“家主,咱们囤的那些剪边钱.”

“熔了。”

甄尧淡淡吩咐道,“朝廷这次是铁了心,咱们没必要触霉头,得罪内阁。”

管家有些不甘心,说道:

“可咱们少赚了多少啊……”

甄尧深吸一口气,叹道:

“挣得多,挣得少,都不影响咱们甄家吃饭。”

“如今内阁已经定下严令,我们中山甄氏还是做出表率的好。”

沿海边上,钱法司的大手亦伸到了此处。

一名渔夫扛着一筐鱼到市集上去卖,却见鱼贩摇了摇头说:

“今日只收新钱。”

“可俺只有这些.”

渔夫掏出几枚锈迹斑斑的五铢,摊手表示无奈。

那鱼贩叹气道:

“去钱法司换吧,晚了可就作废了。”

那渔夫无奈,只得扛着鱼筐,跋涉十里到县衙兑换。

回来时,鱼已臭了一半。

于是那渔夫破口大骂,朝廷瞎折腾,只会害咱们老百姓。

骂归骂,那渔夫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剩下半筐鱼拿到市场上买去了。

次日,拿着新币易市,渐渐将昨日之事给忘却了。

整个新币政策的实施过程,大体如此。

各州官吏,从民间收回旧五铢,然后上交到钱法司。

然后各州的钱法司,再统一发回洛阳朝廷。

最后由洛阳朝廷亲自出面,将旧钱回炉重铸,熔炉日夜不息。

工匠们将铜液倒入钱范,一枚枚景元通宝逐渐成型。

然后再将这些景元币,重新发回市场。

以形成货币流通。

起初实施之时,给百姓带来了不便,多有怨怼之声。

但随着市场上的货币逐渐统一,怨声也随之渐渐平息。

百姓们发现,新钱虽轻,但成色足,不易磨损。

买卖时不再需要一枚枚验看。

商贾们也松了口气——至少不用再担心收到一堆剪边的废铜。

而世家豪强在官府的严厉打击下。

不少人都默默地将私铸的铜器给熔了,老老实实上交官府。

虽然亦不乏有心存侥幸之人,借着这股东风,私铸钱币。

但在钱法司的高压打击下,毕竟难成气候。

未央宫。

李翊正将各州钱法司的奏报呈递于刘备案前。

“陛下,景元钱推行顺利。”

“各州旧钱收缴已逾八成,市面流通渐趋稳定。”

刘备翻阅奏章,满意颔首。

“子玉办事,朕向来放心。”

他忽的抬头,“对了,令郎李治近来如何?朕许久未见了。”

因为从前李翊走到哪儿,都是把儿子带在身边的。

所以朝官们也习惯称之为“大李”、“小李”。

李翊拱手解释道:

“回陛下,犬子现于洛阳南郊纸坊做工。”

刘备执笔的手一顿,挑眉道:

“首相之子,就这般安置?”

“正因他是臣之子,更需历练。”

李翊神色平静,“生于富贵,若不识民间疾苦,将来何以治国?”

在李翊看来,出身富贵,便容易脱离群众。

倘若不深入基层,便无法回到更进一步的成长。

刘备闻言,若有所思。

是也,自己早年间买草鞋,后来结识关张兄弟。

大家都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

知道底层百姓有多不容易。

可阿斗这孩子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长大的,一生都没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