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国家经济,发行新(5 / 7)

熟悉,他将景元钱拿在手中,只轻轻一掂。

便大致感觉出,这景元币跟原来的五铢钱重量相差无几嘛!

一般来说,如果要给钱升值的话,重量上也得增量。

毕竟百姓又不是傻子。

都是铜铸的,一样的重量。

你非要说你的景元币,能够换我十枚五铢钱。

那我不成冤大头了吗?

就拿蜀汉的直百钱来说,

他比李翊的景元钱要更夸张,是直接一钱当百钱用。

但重量上,却只增加了三倍。

等于是,官府可以三倍的成本获得一百倍的利润。

董卓发行的“小钱”也是同理。

五铢钱大概重量为2~3克,而小钱平均重0.5克。

等于是我花一块钱的东西,买你六块钱的货物。

董卓就差把“我想薅你羊毛”写在脸上了。

不过,

不论是刘备的直百钱也好,还是董卓的小钱也好,包括李翊的景元币在内。

其原理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给货币升值,好让官府从民间收回铜币,重新掌控经济。

董卓是一个西凉蛮子,哪里懂经济?

小钱一发行,直接使政府丧失了信用。

搞得百姓不仅不用小钱,甚至连原来的五铢钱都不用了。

直接以物易物,简单省事。

李翊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去重塑国家的经济。

他没有给景元币增加重量,但却给它升了十倍的值。

如此一来,官府就能够收回大量的铜币。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发行纸币?

一方面是李翊的纸坊刚刚发展,还不具备承担国家货币发行的能力。

另一方面,纸币与铜币在市场上起到的经济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纸币是信用货币,铜币则是金属货币。

而李翊发行景元币,本就是为了恢复政府的信用。

让百姓愿意去使用政府发行的货币。

你连金属货币都无法取得百姓信任,就想直接跳到使用信用货币。

这无异于是开着洗衣机,横渡大西洋。

“诸君所虑,某岂不知?然长痛不如短痛。”

李翊声音不疾不徐,冷静地分析道。

“譬如病疽,不剜腐肉,新肌何以生?”

“阵痛是难免的,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度过难关。”

徐庶忽问:

“若百姓拒用新钱,如之奈何?”

李翊微微一笑,“元直问得好。”

他双手抱拳撑在案上,正色说道:

“为此,正是我们内阁需要详细制定的方针。”

“尔等即刻去拟草案,下令各地官府,征税一律只收景元钱。”

“其二,盐铁专卖必须用新币进行交易。”

“其三,设平‘准钱监’,负责旧钱兑新钱。”

“如果诸公没有异议,便将草案拟下,吾即刻上奏陛下裁决。”

这时,一向寡言少语的贾诩忽然开口了。

“首相,万一有人私铸钱币,以此牟取暴利。”

“为之何?”

此前说过,这种一钱当十钱的作法,本质上就是政府对百姓的一种剥削。

但钱也并不是只有官老爷能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绝对会有人冒险去私铸钱币。

毕竟景元币与五铢钱的成本是一样的,但前者的面值却比后者高了足足十倍!

这也是金属货币的弊端。

金属货币的防伪的唯一标志就是重量单位。

如果打破这个单位,民间必然会大量出现私铸铜币的现象。

“文和先生,请随本相一同进宫面圣。”

贾诩毕竟是上了年纪的增长,在称呼上李翊还是比较尊敬他的。

贾诩提到的问题,李翊也想到了。

所以他让贾诩跟自己一起去见刘备。

殿内,烛火摇曳。

李翊与贾诩肃立阶下,案上摆着新铸的“景元通宝”与几枚锈蚀的旧钱。

刘备拈起一枚新钱,在掌中掂了掂:

“……子玉啊,此钱比之旧五铢重量无二,似乎还稍轻些?”

李翊拱手。说道:

“陛下明鉴,新钱虽轻,但铜锡比例严控,不易磨损。”

“且旧钱剪边、私铸成风。”

“轻如榆荚,百姓苦之久矣。”

刘备眉头微蹙:

“改革钱法,百姓可会怨怼?”

李翊淡然一笑:

“陛下,百姓所求,不过温饱。”

“只要米缸有粮,身上有衣,纵有怨言,也不过茶余饭后几句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