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诸位不敢为此事,依本相看,不妨择日撤去内阁。”
“省得尔等空食国家俸禄!”
李翊重拳三连击。
先以君臣之义道德绑架,又以大义的名分批评众人怕事。
最后更是扬言要取消内阁。
那众人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取消内阁,他们的官位不也跟着没了吗?
这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哪能说撤就撤?
“首相之言甚是,甄某以为,发行新币,大利于国家。”
“此事刻不容缓!”
甄尧当即发声表态,表达了对李翊货币政策的支持。
陈群却保持了一名政客的冷静,他再次闻讯李翊道:
“首相,为何这么着急要发行新币?”
“此前董卓乱朝时,就曾烂造小钱,导致民不聊生。”
“如今国家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再次改币,只恐惹出事端来。”
李翊看向陈群,正色说道:
“长文既然也知董卓曾经烂造小钱,那如何不改?”
陈群顿时噎住。
正因为董卓滥发小钱,使得汉朝的货币系统趋于崩溃。
使得大家对官府的铸币极不信任。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更喜欢以物易物。
即便曹魏统一了北方,以物易物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可如果真让以物易物成为主流的话,那社会不反倒退步了吗?
所以,恢复百姓对官府铸币的信任,提升政府信用刻不容缓!
事实上,
汉朝的货币问题一直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汉朝的官方货币是五铢钱。
而中国又是一个极度缺铜的国家。
两汉时期,动不动就铸造了几十亿的五铢钱。
这就导致铜矿用得差不多了。
两汉倒是整体不缺钱了,可两汉之后的子孙后代可就叫苦连天了。
因为祖先们把铜用的差不多了,他们拿啥铸钱?
所以,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都是有进行货币改革的。
蜀汉发行了直百钱,东吴发行了大泉币。
曹魏也尝试拉高了货币价值。
后世有很多人点评三国的货币时,把三国君主的所作所为统一归结为了恶政。
认为这是政府剥削老百姓的行为。
比如蜀汉的直百钱,就是把原来的五铢钱当成了一百钱来用。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通货极度膨胀。
而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政府试图通过用大额货币来盘剥群众。
但实事求是的讲,
三国都有进行货币改革,本质上是受客观条件影响,不得不强行给货币升值的无奈。
因为市面上的货币不够用了,你又拿不出多余的铜来铸更多的五铢钱。
可不就得把一钱当一百钱用吗?
至于被一棍子打死是盘剥百姓,其实也没那么夸张。
它并不是一个“善政”、“恶政”的问题,而是一个市场经济问题。
因为市场会自我调节,第一次直百钱大量流入市场后引起的通货膨胀,会很快达到平衡。
即虽然你的马涨价到了百万钱,但我的米也涨价涨到了一石万钱。
从而达到了一种黑色平衡。
当然,如果非要说的话,魏蜀吴三国百姓有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呢?
那肯定是有的。
这也是李翊改革的观点,发行新货币必然会伴随着阵痛期。
早改早结束,拖到后面你只会更痛。
而汉朝的货币又是一个不能不改的问题,所以李翊一建立起内阁。
立马要求发行新币。
原则问题,不容半步退让。
见李翊态度坚决,众人迫于压力,只得应从。
便问李翊具体打算怎么改。
李翊乃排出三枚钱样。
一枚是斑驳的旧五铢,一枚是董卓发行的小钱,一枚则是自己新铸的样本。
“诸公且看——”
他指尖点向案几上自己发行的新币。
“如今剪边钱与小钱,在市场上滥行。”
“百姓们仍多以物易物为主。”
“若再纵容此劣币横行,则钱币将会烂在官府手中。”
“故昨夜,我已经与陛下商议,发行此新币。”
“取名为景元通宝。”
“‘景’喻光明盛世,‘元’指货币本源。”
“我欲以此景元币,替代原来的五铢钱与小钱。”
“……那不知首相打算替换多少?”
麋竺也算是经商世家,他看着李翊拿出来的新币,出声询问。
“一钱当十钱!”
李翊伸出一根手指头,解释说道。
麋竺对钱币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