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刘不王,臣不敢为此破(4 / 7)

青烟袅袅升起,火舌迅速吞噬了那些密密麻麻的签名。

张郃、徐晃、甘宁、蒋钦……

一个个名字在火焰中化作灰烬。

殿外忽起狂风,卷着灰烬盘旋而上。

刘备望着那飘散的余烬,暗自慨叹:

“子玉啊子玉,朕此生能遇着你……”

“比之高祖、光武要幸运百倍、千倍、万倍!”

——————

“你们说,相爷会向陛下求取王位么?”

众人低声议论着,都在那里盼着李翊答应昨晚的请求。

未等李翊开口,刘备忽然说道:

“适才,朕册封了膝下几位子嗣为王。”

“但朕转念一想,以先生之劳苦功高,功勋卓著。”

“亦未尝不可为王!”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这!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殿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大臣,都有参与联名封王书一事。

只是令众人始料未及的是,刘备居然会先发制人。

主动提出要给李翊封王。

那么接下来,就看李翊作何反应了。

只见李翊躬身一揖,落落大方地回道:

“四百年前,高祖杀白马围盟,与刘氏诸位约定。”

“非刘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臣虽有微末功绩,但以为祖宗之法不可变。”

“臣不敢受王位。”

众人见李翊拒绝,倒也未有太大反应。

三辞三让嘛,还要看接下来事态如何演变。

刘备又道:

“高祖立下白马盟誓,以策万全。”

“然今时非为前汉,子玉亦非韩信、张良可比。”

“朕不愿亏待功臣,愿恢复古法,开此先河。”

“为卿封王!”

众人屏气凝神,就看李翊接下来如何应答了。

只见李翊再次出言拒绝:

“异姓而王者,此取祸之道也。”

“今海内未平,并非享乐之时。”

“臣等亦当共勉,而非在此刻索取王位。”

完了!

听到这句话,众人全都明白,异姓封王之事无望了!

果不其然,刘备再连问两遍之后,最后确认问道:

“先生当真不想受此王位么?”

“臣实不敢受。”

“……罢,既然子玉执意不受,那此事就此作罢。”

异姓封王一事,就在刘备李翊君臣两人一唱一和的演戏下,宣告结束。

大家都是聪明人,任谁都看得出来两人明显是提前沟通好的。

才会在册封大典上,专门演给所有人看。

此举就是为了敲打众人,

该是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说白了,白马盟誓只是一个政治工具。

倘若落花有意,流水亦有情。

刘备真心想给李翊封王,李翊亦发自内心想要受王位的话。

一个四百年前的盟誓又算得了什么呢?

政治是一场脸面游戏。

只要刘备一声令下,大家都会说四百年前的政治环境不能代表今天。

不同时期,要采用不同的方略。

那么异姓封王一事,就会顺理成章地落下。

话语权本就掌握在上位者手中,只要他们这些上位者开口。

谁又能够说三道四呢?

但显然,

刘备不想开这个口子,李翊也不想被人当枪使。

那么白马盟誓就是君臣二人最好的政治武器。

经过刘备、李翊这一出近乎完美的演出。

将带来至少三个好处。

第一,刘备主动提出给功臣封王,彰显了他厚待手下人的形象。

使其仁君、圣君的形象在新王朝中,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李翊拒绝后,那剩下的人都不敢再提异姓封王一事了。

毕竟人凌烟阁功臣第一人都不敢受王位,你们有谁敢受?

你功劳再大,大得过人家李相爷吗?

第三,异姓封王一事,本质上是一场政治危机。

不论是刘备还是李翊,都没办法去收拾这幕后之人。

因为联名书上的名字,只是那些幕后大佬们的代表罢了。

国中至少三分之二的大臣参与此事。

真要清算,别说打天下了,到时候治天下都没人了。

但经过刘备、李翊这一唱一和,成功化解了此次政治危机。

让这次事件平稳的落了地。

“子玉虽然不愿受王位,但朕也不能薄待了功臣。”

“朕依然愿为先生破一先例,赐你公侯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