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半生起落,换诗中几许。满腹风云何(5 / 7)

尤其目前还折损了吴兰、张南、冯习三员大将。

这三员将领都是最早跟随刘备创业的一批。

虽然他们有李、关、张三人压在前头,使得此三人的光芒完全被他们遮住。

但他们毕竟是军中宿将,是跟随刘备最早的老干部。

结果三人全部战死,这对军队士气而言,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帐中烛火幽微,这时庖人走进帐中。

双手捧着陶盆,里面炖了只鸡。

“王上,趁热用些吧。”

庖人声音发颤,“不论如何,王上都得照顾好身子才是。”

刘备用筷子,夹起一股肋骨,忽然陷入了沉思。

“报——”

宿卫许褚掀帐而入,铁甲上凝着还夜露。

“王上,不知今夜随军口令为何?”

“鸡肋。”

刘备脱口而出,眉宇间一川不平。

“啊?鸡……鸡肋?”

许褚愕然,以为自己听错了。

“鸡肋,鸡肋……”

刘备似未注意到许褚,只是反复念叨着筷子上的鸡肋。

许褚却误以为真,正色拱手道:

“末将明白了!”

抱拳退下后,将“鸡肋”的夜间口号传下。

时监军庞统亦在夜间巡视军营,听得夜间口令,亦大感诧异。

“鸡肋?”

庞统拦住许褚,出声质问道,“王上真这般说?”

“末将岂敢妄言。”

许褚点了点头,他其实也觉得哪里不太对。

“先生博学,可知其中奥妙?”

呵呵……

庞统抚须一笑,“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今王上进不能胜,退又恐人笑耳,故为此犯难。”

“哦?听先生这话的意思,莫非是说……”

“嘘!”

庞统忙比了一个噤声的动作,拉着许褚的手,至一隐蔽处。

“仲康,汝乃是质重少言之人,此话吾只对你说,你切莫乱言。”

许褚颔首,让庞统直言相告。

庞统乃解释道:

“当初李相爷在雒阳时,力劝王上莫要伐蜀。”

“王上不听,致有定军山一败。”

“如今损兵折将,王上也是两难。”

“那依先生的意思……?”

“让将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军罢。”

“此事总得有人来做,不能让王上下不来台。”

“好,末将明白了。”

二人商议已定,便教军士收拾行装,说是准备撤军了。

寨中将士闻得撤军命令,无不欢腾。

喜悦之声,传遍全营,都在那里歌颂刘备恩德。

刘备被众人惊扰,出营来看,见大小将士都在那里庆祝。

诧怪道:

“我军方败,军士不忧反乐,何也?”

简雍乃回道:

“因王上下了撤军命令,将士思归,闻得此令,自然欣喜若狂。”

刘备愕然道,“寡人何曾下过此令?”

于是便问简雍,这话是谁传的?

简雍回说是庞统。

“士元?”

刘备眼波流转,不禁想起庞统白日为自己挡箭之事。

细细想来,士元在并州去历练已有数年了。

确实积累了不小的资历。

这些年他一直把目光放在诸葛亮身上,似乎忘却了自己身边还有这么多璞玉。

“叫士元来帐中见我。”

刘备撂下这句话后,便转身回到帐中去了。

简雍很快便找到庞统,问道:

“莫非王上下令撤军一事,乃是凤雏先生自作主张?”

“是如何,不是又如何?”庞统笑着问。

“嗐,倘若是,汝胆子可真不小。”

“纵是李相爷亦鲜少越过王上擅专,汝乃相爷后生,安敢为此?”

“相爷鲜少,便是有。”

“机会摆在眼前,而我不能不取。”

“什么机会?”简雍一脸茫然地问。

庞统笑而不答,直接去见刘备了。

齐王,王帐。

“……士元来了。”

刘备也不抬头,笔尖在竹简上批着军务,“坐。”

庞统趋步入内,向刘备见礼。

“士元跟了寡人多少年了?”刘备突然问。

“自随叔父于襄阳投徐州来,至今已十三载矣。”

庞统平静地回答道,似乎完全没有担心过刘备会问责他擅传军令一事。

“在并州呢?”

刘备又问。

“整十年。”

庞统喉结滚动,“统受李相爷嘱托,蒙王上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