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半生起落,换诗中几许。满腹风云何(6 / 7)

,调任并州别驾,而来十年矣。”

提到并州的履历时,庞统的语气更显从容自信。

因为十年的背后,是庞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出来的。

“十年了……”

刘备的笔尖终于落下,不禁抬头慨叹: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汝能在并州那等苦寒之地扎根,足见士元之沉稳。”

刘备无奈地笑笑,摇了摇头。

从前,他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诸葛亮当成是李翊的代餐。

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培养他,拿荆州出来捧他。

希望将来能够自己的儿子,也留下一个青春版的李翊。

现在看来,自己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了。

竟耽误了一个同样出色的后辈近十年的青春岁月。

但这也怪李翊太过优秀了。

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有了李翊珠玉在前,后来的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再是优秀,又能在刘备心中掀起多大波澜呢?

刘备选择了诸葛亮,是因为他跟李翊很像。

丰神俊朗,温润如玉,有雄才。

而相貌质朴憨厚,性格又更加激进的庞统,在与诸葛亮的竞争中天然地就处于劣势。

卧龙凤雏虽是齐名的雄才。

但二人性格与行事风格大有不同。

诸葛亮谦虚温润,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庞士元轻狂重名,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毒士。

两人几乎是相反的一面。

尤其在出仕一途。

比起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

庞统是“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

庞统是远比诸葛亮要更想“进步”的。

但偏偏刘备又更加欣赏诸葛亮这种类李翊的温润君子。

就连李翊似乎也看好诸葛亮。

就在庞统以为没法继续进步之时,还是李翊站出来提点了一下他。

“赴并州以砺其资,少年昂首,必见乾坤之浩荡。”

庞统信任李翊,甘愿放弃荆、徐之富庶,赴并州砥砺打磨自己。

这一磨就是十年。

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

“士元,等汉中之战结束,你便随寡人回朝廷罢。”刘备忽然开口。

庞统一凛,旋即心中狂喜!

刘备这话的意思,就是要把庞统给调到中央去任职!

看来这十年的资历没有白熬,总算是让刘备注意到了自己。

也怪刘备身边耀眼的明星太多。

要搁历史上的刘备,哪可能十年都会注意不到他?

正如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身边的文人都是简雍、麋竺、孙乾等辈。

这样一对比,不更显得诸葛亮牛逼么?

可本位面,诸葛亮、庞统到来之前都有谁?

那是荀攸、陈登、鲁肃、刘晔等大才,更别提还有一颗天枢星了。

当刘备体会了拥有这些大才的感觉之后,除非你卧龙凤雏能够展现出完全碾压他们的才能。

否则就是很难引得刘备的高度重视。

至少不会对李翊那样掏心窝子,无话不谈。

“哦对了,这鸡肋之随军口号,可是你代寡人下的?”

“……是,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正映衬我军现状,故统斗胆猜测王上将欲撤军。”

刘备背着手,面上似笑非笑。

用冷冰冰的语气说道:

“寡人从未下过此令,汝敢代我越俎代庖。”

“此李相教你为乎?”

庞统并未被刘备的装腔作势吓到,而是平静地回答道:

“李相独教一事:王上非曹氏之俦,厚待臣属,必不相负。”

“臣虽不敢僭代王事,然见王之过,安得不谏?”

哈哈哈……

刘备闻言大笑,在这一刻他终于释怀了。

原来不是诸葛亮像李翊,而是诸葛亮与庞统加起来才像他。

诸葛亮就是李翊的表面,温润如玉,翩翩君子。

庞统则是李翊内心隐藏的一面,该狠辣时狠辣,该杀时就杀。

就连为人处世时,都似他一般圆滑。

“……子玉,原来这便是你给寡人留下的璞玉么?”

刘备心中暗叹,又对庞统唤道:

“士元,可坐下来与寡人一同吃鸡。”

刘备邀庞统坐下一起吃适才没吃完的炖鸡。

这是李翊才有的殊荣,庞统大感荣幸,连连谢过。

次日,刘备正式官宣撤军。

简雍见刘备心情大好,也不禁调侃老板道:

“王上不要汉中耶?”

刘备笑着一指并马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