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半生起落,换诗中几许。满腹风云何(3 / 7)

但是强攻又注定会吃高度的亏,属于进退两难的局面。

现在众将能想到的好办法,就是等张飞、马超在武都打开局面。

迫使曹魏战略转移,然后趁机使曹操放弃定军山。

但二人方去,期间刘备不能什么都不做。

并且,他也不相信,只有区区一万人的曹操,能挡得住他齐国五万大军的攻势。

即便其有山头优势。

“曹阿瞒见寡人,向来望风而逃。”

“今自困绝地,实乃天赐良机!”

“公等何以怯战者为?”

刘备斥责众人不敢夺山的念头。

曹操如今自己把自己困在山巅上,不是引颈就戮又是什么?

刘备又以剑指山巅,朗声说道:

“此役若得生擒曹操,汉中唾手可得!”

“公等皆是随寡人征战多年的军中宿将,何以面对一个小小的定军山头,而不敢应战耶?”

张南、冯习二将谏曰:

“王上,将士们自河南、关中征战以来,已是十分疲敝。”

“蜀道又难走,行至这里未得几日休整。”

“如今又要强攻定军山头,只恐不易取。”

刘备拍案而起,说道:

“正因寡人知将士疲敝,才想早日结束战争。”

“若拖延日久,岂非使将士们更加辛苦?”

“可传寡人军令,只要攻下汉中。”

“寡人立马收兵,让将士们回家,与亲人团聚。”

这……

张南、冯习对视一眼。

“去啊!”

“喏。”

二将应声而退。

简雍缓步走至刘备身旁,说道:

“王上,如今丞相不在此地,是否将前线军报另书副本。”

“然后发往雒阳,教丞相参之?”

刘备挥了挥手,说道:

“此去雒阳,往返少说两旬,军情不能第一时间相通。”

“况丞相正在抚定河南,本就日理万机,又何必使其劳心于汉中战事?”

“须知,这大齐天下,乃是寡人与李相共谋,乃得有今日。”

“起兵至今,历经大小数十战役。”

“曹操更是从未胜过寡人,寡人今日要强取定军山,其奈我何?”

“莫非寡人不知兵?”

简雍一时默认,他心里清楚,此时骄傲冲昏了刘备的头脑。

站在刘备视角,他面对曹操的确是百战百胜,未尝一败。

可简雍作为刘备发小,一直跟随则刘备的他,却清楚地记得——

初平二年时,刘备赶来徐州刚在郯县曹操击败。

也就是在那时,刘备于乱军中找到了自己的张良、萧何、韩信三合一。

不过想想也对,

郯县之败,于刘备的军旅生涯中不过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污点。

后面的刘备在李翊的辅佐下,不知道打了多少漂亮的胜仗。

又怎可能会记得一场微不足道的郯县之败呢?

在刘备的坚持下,齐军开始强攻定军山。

三通鼓罢,刘备亲自指挥士兵,攀崖攻山。

山上箭雨倾泻,先锋军死伤枕藉。

滚木轰鸣,数十士卒应声坠崖。

齐军的先头部队,很快被曹军击退。

见曹操挡住了自己的第一波攻势,刘备不禁大怒。

“竖子阿瞒,安敢杀吾军人!”

于是不顾劝阻,亲执盾牌,踏尸而进。

众将士只得奋勇向前,护在刘备左右前进。

山腰处,曹操玄甲已染血。

亲兵急报:

“魏公!西侧有敌突破!”

“慌什么!”

曹操一剑劈断眼前箭杆,“待敌至百步时再报!”

说着,曹操继续率军抵抗正前方的齐军。

须臾,亲兵来报:

“魏公,敌至百步矣!”

曹操大怒,“敌至近前乃白我!”

俄顷,只见曹彰血染征袍,报道:

“父帅,刘备亲自率军,已破二道寨栅!”

曹操乃上前观之,抚剑道:

“刘玄德欺吾兵少耶?”

即令曹彰率虎豹骑居左,高祚领弓弩手据右,自统中军压阵。

与此同时,张南正率军攀崖,藤牌方举,忽闻破空之声。

高祚在崖上喝令:”放箭!”

一时间,羽箭如飞蝗蔽日。

滚木礌石,不计其数,轰然坠下。

张南大呼:

“进则生,退则死!”

言罢,亲执盾牌而上,连破三重鹿角。

忽见一将金盔黄须,挺戟杀来,正是曹彰。

曹彰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