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 / 6)

血脉,所以这汉家天下也有我袁氏一半。

你投刘就是投袁,这不犯毛病啊?

正好袁氏一直认为自己的家族出身于大舜,而袁氏出于“陈”。

天子又是从陈出,入了刘齐。

对上了,一切都对上了!

袁胤简直自己都佩服自己的理论。

乐就终被袁胤说动,当夜便令亲兵大开城门。

李翊亲率精兵入城,但见雒阳九门洞开,魏卒皆弃甲伏地。

“传令三军,不得扰民。”

李翊勒马立于朱雀大街,对陈登道。

“速速张安民告示,凡归顺者,既往不咎。”

翌日清晨,李翊于原魏公府邸召见乐就。

乐就战战兢兢入内,伏地请罪。

李翊亲自扶起,温言道:“将军弃暗投明,功在社稷。”

即赐黄金五十镒,锦缎百匹。

“待齐王驾到,另有封赏。”李翊含笑补充。

乐就感激涕零,再三叩首:

“罪将蒙相爷不杀之恩,愿效犬马之劳!”

袁胤在一旁捋须微笑。

李翊转头赞道,“此番不费吹灰之力得此坚城,全赖舅兄之功。”

话落,李翊又不禁暗自感慨。

当年劝刘备一人娶一个袁氏女真是娶对了,袁氏的门生故吏果然遍布天下。

如果不是袁胤,齐军还不知有多少人要磕死在雒阳城下。

看来,很多时候能力真就不见得比得上人情有用。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人情社会。

俄顷,忽闻城外号角长鸣。

亲兵飞奔来报:“齐王銮驾已至城外十里!”

李翊整衣正冠,对众人道:

“速随我出迎。”

眼角余光瞥见乐就,又补了一句:“乐将军亦可同往。”

晨曦初露,李翊已率文武列队雒阳城外。

旌旗猎猎中,忽见尘土飞扬,齐王銮驾渐近。

刘备下车执李翊手叹道,“子玉用兵如神,不及旬日即下雒阳,真乃神人也!”

“全赖大王天威。”

话落,李翊侧身引乐就上前,“此乃献城功臣乐就将军,多亏袁胤劝说。”

乐就上前施礼,伏地请罪。

刘备亲手将之扶起:

“将军弃暗投明,功莫大焉。”

即解腰间玉带相赠,当场封为关内侯,食邑千户。

又唤袁胤近前,执其手道,“袁氏世代忠良,今又立此大功。”

“寡人不能不赏,以彰齐律之明。”

遂迁袁胤为馆陶侯,增邑二千户。

待封赏至李翊、张飞、陈登等人时,刘备笑道:

“诸卿之功,暂且记下。”

“待平定中原,再行大封。”

话落即赐三人,黄金各百镒,锦缎各千匹,御酒各十坛。

这些都是实用的物质奖励。

具体大封赏,倒不是刘备舍不得。

而是暂时还不清楚具体该怎么封。

毕竟手下这帮人的军功都快溢出来了。

按照刘备的初步预想,那就是只能像汉武帝那样搞一个大司马大将军出来。

大司马大将军一职,是掌管全国军队的最高长官。

也是长平侯卫青的专属官职。

主要还是因为卫青功劳太大了,封为大将军后,已经封无可封。

使得汉武帝不得不在大将军之前再冠以大司马之名,以彰显卫青之殊荣。

所以武帝后面不惜一切地投入资源到霍去病身上去,努力培养他。

希望他能帮忙消化他舅舅的军功。

当然了,恢复大司马大将军一职,只是刘备自己的初步构想。

具体的实事步骤,他没有对任何人说,包括李翊。

因为刘备目前还不确定要不要这么做。

只能说,这就是没有宗室的弊端。

历史上的曹魏靠宗室建国,曹氏、夏侯氏曹操能够安抚下去,然后借他们之力帮忙打压外姓。

而刘备无宗室可倚,只有关张李勉强算半个宗室。

剩下一帮外姓大臣,封疆大吏,这都是刘备需要慎重考虑如何妥当处置的问题。

封赏完之后,一行人众准备进城。

行至雒阳城门前,刘备不禁停留,驻足仰望。

斑驳的城墙犹存“汉”字残痕,不觉潸然泪下。

“昔日子玉许我‘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诺,今竟成真矣。”

李翊拱手笑答,“臣岂敢忘?此诺重若千钧,日夜悬心。”

及入城门,忽见长街两侧百姓跪迎,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欢呼“万岁”之声震天动地。

刘备愕然,李翊乃出声道:

“河南一路走来,大王所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