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回头怼陈知知一句,“大妹,要我说,小周人正不错。遇到好男人,你就要抓紧机会,免得被外面的小妖精抢了去。”
现在的小妖精是一年比一年多。
不说别的地方个,就是清水村也出了不少。
“医院有那么多医生护士,人家近水楼台先得月。要是被抢了,有你哭的。”
老乡的话题瞬间从什么行业最赚钱转移到孩子结婚的话题上来。说起结婚的话题,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
攀比一下谁家的姑娘更漂亮,攀比一下谁家的女婿更有钱。羡慕一下谁家的丑姑娘嫁了个有钱人,妒忌一下谁家女婿给某某起了一栋五层的小洋楼
你说,你家女婿更有钱?
啊呸。
你家女婿已经六十了,年纪比你还大,已经生不出孩子了。没有孩子,钱还不知道是谁的呢。
你说,你家姑娘最好看?
切。
你家姑娘小学没毕业,文盲一个,人家有钱人最近流行说abc,不是一路人。鸡同鸭讲,就没见过鸡和鸭同一个窝孵蛋的。
“你们听说了吗。老瘪三的女儿找了个有钱的男人,听说过年后要结婚了,还要在市最大的酒店摆酒。我听说,到时候还会用大巴接村里的人去喝酒”
大家瞬间精神起来,“真的?”
“老瘪三的女儿小眼睛、塌鼻梁、高颧骨、厚嘴唇,是村最丑的姑娘吧?能嫁多有钱的男人?去年,不是听说和男人跑了?老瘪三还哭闹,说一分钱彩礼也没有收到,白养了一个女儿,亏死了”
“没想到,转眼,老瘪三又风光了。听说啊,他女儿嫁的男人没有孩子”
“年纪大了些,已经七十了。不过,七十正好,干不了活,闺女还是黄花闺女七十,也快死了,等人死后,钱就全是老瘪三女儿的。白赚,不亏。”
“是啊。就当是去给别人当几年保姆了。”
“这样的好事,怎么就让老瘪三遇到了?那货最近肯定没少拜神。”
找个有钱的老男人,死了继承家产。
这是村里人能想到的最好的出路。
陈知年挠挠头,幸好车上的都是老乡,否则,祖宗脸面都要丢尽了。一个个的,都想要靠着女儿赚钱,靠着嫁女儿过上好生活。
自从有人家因为姑娘嫁人而发家致富后,大家就把希望寄托在姑娘身上。
很多拐子以村为单位,他们青山镇的小三也以村为单位。
这些姑娘说是嫁,其实不过是小三、小情、二奶而已。没有尊严,没有地位,还要被人戳脊梁骨。
但这些靠着她们发家致富的家人、亲人们,从来没想过她们的处境,更没想到她们老了后怎么办?
第一批当职业小三的堂姑姑们已经老了,多少人老无所依?多少人因为年轻时候走错路,而连青山镇都不敢回?
这些,大家都看不到。
只看到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楼房。
陈知年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还没有起小楼房的人家之一,虽然,她爸妈也在拼命赚钱,但要养大她们四姐弟,送他们读书,真的没有能力再给他们起小楼房了。
小叔拍拍陈知年的头,“别管那些人。小周很好。虽然穷了些,但人品好,脾气好,工作好”小叔把周辞白吹的天花乱坠,天上有地下无。
幸好,小叔不知道周辞白不穷,否则,就真的要吹嘘上天了。
不过,陈知年并不打算满着周辞白的‘富裕’‘家世’,因为她还要以此来激烈那些想要辍学的妹妹们呢。
凭着一张漂亮的脸能找个有钱的老男人?但是凭着一张漂亮的脸,一张学历,就能找到有钱的年轻的英俊帅气的男人。
怎么选?
大家应该会很明白的。
读书明理,才不至于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哄骗。
希望妹妹们能多读书。
陈知年靠在小婶身上,听着大家吹嘘,话题内容跳脱。不过,正因为大家说说笑笑,所以时间也过得快。
陈知年看一眼手表,已经凌晨了。
“大妹,饿了吗?要不要吃个面包?”
陈知年摇摇头,“不要。”坚决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有人递给陈知年一把瓜子。
“谢谢。我坐车不能吃东西。”陈知年笑着拒绝。虽然不认识,但也知道是青山镇的,听口音就能分辨。
青山镇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它的方言比较有特色,虽然说的是粤语,但口音中还有其他话的影响,例如客家话,又例如瑶、壮等语言的影响。
融合在一起,成了四不像。
但这也是特色。起码很多人一听,就大概明白‘哦。青山镇的呀。’
嗑着瓜子,聊着八卦。
侃大山,吹牛皮。
坐累了,站起来直直腰。
饿了,吃;渴了,喝。
有这么多老乡在一起说说笑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