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第 149 章 代写状纸(1 / 2)

几个小的各回各家。

走路姿势都雄赳赳气昂昂的, 除了苏家俩兄弟,他们奢侈一点儿,是租赁了牛车, 坐着牛车回去的。

苏辙脚脚不能走路, 但是依旧乐呵呵的。

对于些状纸这件事儿非常感兴趣。

二人回到家里,老苏瞧见小苏辙变成这么一个德行, 眉头忍不住跳起来,他招呼外头大夫给苏辙处理的伤口,而后询问原因, 得知俩小的干的事儿。苏洵羡慕极了。

他都还没在京城寻到一个长久的活儿呢。

前些年日子过的有些潇洒, 来了汴京城才知生活不易, 孩子都们都有固定收入了, 他还画着家里弄来的钱委实不该。

他自觉文采还行, 若是去给人当启蒙先生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会儿临近过年, 找活儿也得年后。

苏洵见大夫处理好苏辙的小脚脚, 上去问了一下情况, 确定儿子没事儿, 这才放松下来,而后羡慕的看着俩孩子。

想了想, 开始开小灶。

教导孩子写状纸。

苏辙跟苏子瞻听的认真。

旁人四岁的时候, 指不定话都说不利索,

但是苏辙这会儿已经认识许多字, 若不知听过小时了了的故事,苏洵非得抱着苏辙一家一家拜访, 炫耀自家儿子。

现在么

既然天赋好,那必然是在不累到的情况下,趁着还有天赋多学点。

俩人很快学会格式, 夜里吃了些饭菜,匆匆去睡。

至于赵昕,他刚一回到别院,就瞧见官家在院子里坐着喝茶,茶香浓郁,小赵昕就不理解了,宫里那么的金碧辉煌,他这个爹爹为什么天天往这里跑。

心里这么想。

但是脸上露出乖巧的样子。

朝着赵祯跑过去。

还贴心把茶水吹凉,送到赵祯手里“您今儿怎么来了,瞧着脸色不好看,可是发生了什么”

小赵昕就跟贴心小棉袄一般,又是给倒茶又是给捶背,

赵祯心里的烦恼被小赵昕的贴心给安慰了。

“无事,除夕你可是要回去的,还有我打算元宵就立太子,你准备准备。”

赵祯开口。

赵昕

太子

这么着急的吗

而且成了太子就得接管一部分朝堂问题,届时他太子的身份就暴露了,还能如今日这般在国子监读书吗

还能在国子监住二人宿舍吗

只是想想,赵昕就觉得难度有点大。

至于延迟立太子

赵昕摇头,这事儿不能晚。

容易出变故。

“好呢,我会好好准备的,只是我还想继续在国子监读书。”

“可以”赵祯应允下来。

孩子的坚持很容易满足。

而且,自从小公主在这里好了以后,其他身体稍稍柔弱的公主也被接出宫来,只是她们没有住在别院,而是别院附近的几个院子,由宫里的嬷嬷带着一个御医跟着调理。

那些个小公主在离开宫里以后,身体也跟着好起来。

这让赵祯心里有些猜测。

也不着急让赵昕回宫居住。

既然不能在宫里居住,那,在国子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在那地方来来往往的都是读书人。

小赵昕脸上露出笑来,苗贵妃在这样的情况下,端着一盅海参羹出来。

这是给赵祯吃的。

宫里那地方,人呆久了,总觉得不好,多补补不会有错。

赵祯也配合,将一盅的海参羹吃完。

赵昕继续忙碌起来,他明日就要去帮写状纸啦。

得去看看相关的书籍。

其他地方

王素从宫里回到家中,听见王祁要学习抄写状纸,小儿子身上穿着开封府的衣服,要学写状纸。

目的为何,王素不用思考就能知道。

开封府的人果然是人才,让孩子从小就见识各种官司,这样一来,日后很难被人欺骗吧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

书面上的道理有些是真知灼见,但是总归要亲眼目睹才能加深记忆。

王素同意了,甚至还给小王祁深夜补课。

至于张敬回到家里,也没少被家里人开小灶。

小包勉回到家里,包拯还未归来,吴氏忙着成衣铺子的事儿,成衣铺子已经开张了,生意做得不大,但是从这里买走衣服的人都很满意。

有些人偏高一些或者矮一些,亦或者胖瘦都会不一样。

衣服上裁剪上就需要费心。

买成衣的人也不会穷困到没钱置备更多衣服,他们也不会要求把衣服做的大一点儿再大一点儿,一件衣服穿上十年八年,修修补补放放裤脚,再穿几年。

她们更多要求的合身,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