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正好在服务这方面非常有认真。
对客户的进行一一采纳。
这样一来,倒是来了不少回头客。
于是,小包勉等到天黑,才瞧见外头归来的包拯。
包拯头上还盯着雪花。
又下雪了。
开封府的雪今年可真不小。
包拯问包勉“明日要写状纸,可会格式不会也无妨,会有文书教导的。”
包勉点点头。
知道了
灶房的杨婆子,瞧着包拯归来,乐呵呵的把饭菜给摆好。
至于吴氏,杨婆子已经习惯东家时不时晚归,还在灶房热着一份饭,只要吴氏回来,立马就能吃到热乎的。
饭后,包拯瞧着长高一些的小侄子。
觉得这段时间陪侄子的时间似乎少了很多。
若是再这么忙碌,侄子都长成少年了。
而且,都过去快一个月了,小侄子竟然还没有改变人生方向,依旧要去战场做准备。
这情况,他委实的担心啊
想了想,包拯也给包勉开小灶。
于是
次日小童子军们去了开封府。
公孙策带着文书出来时,只有赵昕没有提前做功课,瞧着其他小伙伴都不用文书教。
他脸蛋罕见的红了一下。
果然,官家不靠谱,小赵昕嘀咕一句,认真跟文书学起来。
他学东西很快,用了不长时间就把事情掌握了,随后就被文书带走,去往专门替百姓写状纸的地方。
开封府受理各种事物。
他们每个人都坐在位子上。
如小苏辙都没有办法一个人爬上那么高的凳子,还是一旁的人把他报上去,至于婴儿统,这会儿已经跟着展昭神隐了。
几个孩子开始一日的任务。
瞧见有懵懂的老农进来,就询问起因,经过,帮着把状纸写上。
有状告邻居偷了自家鸡鸭的。
也有状告码头小管事压榨的,干活不给钱。
还有就是被人骗走了家产,想要当官的主持公道。
当然这样的场合总是会有离谱的事情发生,还有一些是埋怨儿媳妇儿生不了儿子,跟邻人换了一下妻子,结果换过去以后儿媳妇给别人家生了孩,别人家过的媳妇儿没给她们生。
总之
在这里可以看见民生艰辛,也能看见人性黑暗。
一日下来,几个小孩都蔫巴巴的。
以往他们见识过的大宋,见识过的汴京更多的是和谐的,欣欣向荣的。
但是今日见识了另一幅样子。
所有人都有压力。
几个人蔫巴巴凑一起,带着他们的文书瞧着到了吃饭时间,带着一群萝卜头去吃开封府的饭菜。
据说开封府里的饭菜饮食要比其他衙门机构都好。
最起码这里就有奶香馒头,有炒鱿鱼,偶尔还有土豆丝跟西红柿。
至于生蚝跟海参,在开封府是没有的。
童子军们拍成一排等着打饭,看着有些可爱。
来开封府跟包拯商量事情的范仲淹正好也要在开封府饭堂蹭饭。
瞧见这一幕,忍不住笑起来。
“这批孩子都不错,是好苗子。”他道。
说完摸了摸袖子,里面有一封狄青的回信,是给小包勉的。吃完声名远播的开封府饭菜,就把信封给小家伙送过去。
至于人群里的小赵昕,范仲淹越看越喜欢,这段日子,赵昕也不曾间断他布置的作业,甚至让发表一些跟民生有关的,小殿下都言之有物。
甚至态度非常果断。
年纪虽小,但是没有现在官家那些优柔寡断,甚至看待事情不会过于迂腐。
总之,他很期待小殿下长大。
那个时候,会不会变成大宋最好的时代呢
范仲淹期待
“孩子们确实不错,若不去从军就便好了,可惜”包拯站在范仲淹身旁凉凉开口,眼神一直往范仲淹身上瞟,明明是个正直的人,此刻多了一些阴阳怪气。
范仲淹有气也不能朝他撒啊他只是个送信的。
有本事去找狄青。
孩子是被狄青拐跑的。
范仲淹假装听不见包拯的牢骚,排队打饭,跟厨子要了自己喜欢吃的几样,装满了饭盘,就朝着童子军吃饭的位子走去,他要跟这些年轻的孩子一起吃。
个个都白嫩好看,赏心悦目,心情愉悦,饭都可以多吃几口。,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