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9章 这一刻仿佛柏林的蓝色,再次降临(4 / 7)

与地面反作用力的平衡。

没错,这就是之前格林说博尔特弯道跑得不好的原因之一。

光是他看起来那暴力的启动方法,其实会让博尔特的下肢蹬地水平分力太大,或使自己的身体斜角难以控制,使得身体命对弯道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时候……没办法做好与地面的反作用力平衡。

而现在呢?

博尔特的做法是——

平缓的步长递增。

前5几步步长从1.2米增至1.5米。

可使身体倾斜角度以0.5°/步的速率缓慢增加。

确保每一步的蹬地方向。

力度与倾斜角度匹配。

避免失衡。

这叫做步长与身体倾斜的动态适配。

接着做步频与离心力增长的同步性。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速度是步长与步频的乘积,那么200米启动时,若步长急促爆发,速度会快速提升,导致离心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急剧增大,身体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倾斜角度以平衡。

而平缓的步长递增可使速度呈线性增长,这个时候离心力的增幅与身体倾斜角度的调整速率同步,确保每一步的离心力都处于可控范围。

博尔特的步频在200米启动阶段保持稳定,开始通过步长的渐进式增加实现速度提升。

这种“步频优先、步长缓增”的模式,正是对弯道离心力增长规律的精准适配。

然后就是,下肢关节角度的适应性变化。

也就是步长控制本质是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角度调控。

100米启动时,为追求步长爆发,膝关节蹬伸角度可达160°以上,以最大化蹬地幅度。

但其实这种方式不太适配200米的启动弯道切入。

只是以前的博尔特实力实在是太恐怖,强行硬来。

现在走不同。

现在博尔特的200米启动的时候。

膝关节蹬伸角度保持在140°-150°。

保留一定弯曲度。

这种“不完全蹬伸”可增加下肢的缓冲性——当身体向内侧倾斜时。

弯曲的膝关节能通过弹性形变吸收部分离心力冲击。

同时为下一步调整步长和方向预留发力空间。

避免因关节锁死导致的姿态僵化。

这还是博尔特?

不管是从体系还是从技术的切入。

博尔特都和之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样。

整个启动阶段,博尔特的核心始终保持紧绷。

腰部与髋关节的连接如同一个可微调的“万向节”。

既传递腿部的蹬地力量,又通过细微的扭转,将直线加速的动能逐步导向带有侧向分量的运动轨迹。

这种从启动就开始的“预调整”,是他能平滑切入弯道的技术基础。

博尔特。

竟然采取了平滑切入弯道的技术?

他以前不是最看不上这种技术吗?

认为真男人就是要暴力破解。

任何事情,任何难题,在自己的面前横推即可。

也就是一般来说的,一力降十会。

没想到之前一直都是这个态度的博尔特。

竟然都会因为失利。

做了如此大的调整。

看起来果然只有重大的挫折才能让一个人真正转变自己的想法。

苏神说实在话,以前从来没有认真的去考察过博尔特的技术。

主要是因为博尔特的技术在他的眼里看起来同样和格林没区别。

就是太糙。

起码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去研究。

一般人也没有研究的必要。

的的确确按照博尔特这么来,你大概率会跑成狗屎。

可今天不同了,博尔特他这是做出的技术变化,因为苏神现在并不是和他同场竞技,反而能以第三人称第三视角……

看得更加清晰,更加彻底。

从直道末端切入弯道的瞬间,是200米技术中最复杂的过渡环节,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在保持速度的同时,完成身体对离心力的对抗姿态建立。

博尔特以前的切入虽然也很快,但其实少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少了一种流畅性。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更多是以力破解。

强行的打开这种速度的限制。

完完全全的依靠身体天赋去解决问题。

技术特点并没有搭配自己的身体天赋使用。

可现在呢?

苏神看到了什么?

切入弯道的第一步。

他的弯道内侧脚落地位置相较于直道阶段明显向跑道内侧偏移约10-15厘米。

外侧脚则保持相对正常的步幅宽度。

这种“内收外展”的步点调整,直接形成了身体向内侧的倾斜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