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海图横纵切割,横分为纬线,竖分为经线,那这个海图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通过对应的经纬值确定。”
赵令娴的脑子彻底晕了,她试着跟上苏泽的思路说道:
“和织机同理?”
苏泽震惊的看向妻子,赵令娴说道:
“我也学过提花织机,如果要织出相应的图案,就要按照相公的方法定位经纬。”
苏泽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对啊,经纬本来就是纺织的术语,后来经纬度的概念,应该就是翻译的人联想到了提花织布机原理,这才用经纬二字的!
而蜀地所产的蜀锦,为了能织出精妙的花纹,所使用的织布机非常的复杂。
织机有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同时操纵织梭和蹑,就能织出复杂的花纹。
此外还有花本,就是提花机上贮存纹样信息的一套程序,它由代表经线的脚子线和代表纬线的耳子线根据纹样要求编织而成。
编好花本之后,只需要按照流程操纵织机,也能织出花本预设的图案。
这也是诸葛亮能用蜀锦,掠夺曹魏和东吴的财富,支持北伐战争的原因。
蜀锦实在是太精美了,曹丕虽然明白购买蜀锦是资敌行为,还是写《蜀锦赋》赞颂蜀锦。
也对,妻子能操纵织机,理解经纬度也不是什么难事。
苏泽继续说道:
“既然娘子知道经纬,那就好办了。”
“这纬度其实很好算的,斗星高垂于天际,亘古不变,只需要测算和斗星夹角,就能确定纬度。”
苏泽说道:
“当年郑令公下西洋,用的就是牵星板观测斗星,再结合海图,就能确定纬度了。”
苏泽也没有直男到讲述三角函数的计算过程,如果只是理解概念,赵令娴还是很快想明白了。
“那经度呢?”
苏泽叹息说道:
“经度是最难的。”
“我们所在的大地绕日旋转,这经度其实就是时间之差。”
苏泽怕妻子不理解,又说道:
“当年郑令公就发现了,有时候航行的时候日久不落,而有时候航行日骤而落,这就是因为各个经度时间不同,而海船航行跨越经度的原因。”
“如果要确定经度,可以以京师所在的正午之时为‘正平时’,然后到了一个地方测算当地的‘正平时’,两者之时间差,就是经度。”
这时候赵令娴脑子已经浆糊了。
苏泽就像是后世那些给文科女朋友讲解科普的理工直男一样,自顾自的说道:
“但远航万里,如何确定京师正平时?这就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天钟法,观测天象,寻找到一种独立于日升月落的天象授时,那到了一个地方,只要确定当地时间,再观测天象得到天象授时,两者的差就是经度了。”
“另外一种是时钟法,就是制造一只完全精准的钟表,核对钟表和当地日时,再算差额,就能得到时间。”
“钟表?”
看到妻子疑惑的表情,苏泽才想起来,历史上西洋钟表是万历年间才流入明朝。
他说道:
“钟表就是漏刻,圭表日冕。”
赵令娴虽然没听懂,但是还是露出一个笑容,给苏泽极大的情绪价值。
苏泽没有继续讲,经纬的计算还是有点超纲了。
但是经纬度,特别是计算经度,这是远洋航行最重要的科技树。
其实现在的航行,包括那些西班牙和葡萄牙来到大明的商船,都不是“远洋航行”来的,而是和当年郑和下西洋那样,贴着大陆一路绕到大明的。
如果远离大陆,那船很快就迷失方向,接下来就只能靠着运气,能不能找到大陆或者岛屿了。
涂泽明来信其实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
登莱市舶司的一艘商船,在出港后遭遇风暴吹离了航线,消失在茫茫大海上。
而这艘商船仅仅是只是前往倭国贸易的。
如果是后世,山东出发的商船,只需要一路向东南航行,路过济州岛就可以抵达长崎。
但是现在船只无法远离大陆航行,所以前往倭国有一南一北两条路。
北线就是贴着朝鲜半岛,从莱州线北上到辽东,然后一直航行到釜山,再通过朝鲜海峡抵达倭国边缘。
另外一条南线,则是从福建出发,前往琉球后再北上进入到鹿儿岛。
北线会因为冬季沿海地区冰凌而阻塞,而南线又因为夏季台风季而停航。
总之,就是这么近的倭国,远洋航行都有这么多的危险。
所以要发展海贸,特别是发展远洋贸易,那就不是简单的一个宣布开海就能解决的。
必须要能建造横跨大洋的船只,并且拥有能在海上定位的导航技术。
前者其实还好,如今东西方的船只都能远航,一旦远洋贸易的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