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黄铜计划!(2 / 3)

人家是高拱的门生,高拱怎么会舍得放人。

而且铸币这种事情又苦又累,估计连皇帝都舍不得让苏泽做这事。

哎,人才难得。

和苏泽比起,张居正觉得自己得意门生都有些不够看了。

张居正惋惜的看向苏泽,对方送了自己这么大礼物,张居正也要回礼。

于是张居正说道:

“等年后样币送到京师,你上个奏疏,我和涂巡抚为你表功。”

再一想,这铸币本身就是苏泽的功劳,刚刚那句话只是表示自己不会贪墨苏泽的功劳。

张居正又说道:

“如此一来,铸币就是大事,需要由户部和工部选派得力的人选去主持,你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可以直接和我说。”

张居正这等于是将登莱铸币局的职位交给了苏泽举荐。

如果皇帝真的能接受全盘计划,那登莱铸币局的级别要继续提升,这个铸币局主司至少是个户部或者工部的郎中。

六部的郎中,那是正五品的实权职位,更何况是掌管铸币这样的大事!

无论是含金量,还是含权量,这个职位都足以让人争破头。

张居正这么说,已经不仅仅是酬谢苏泽了,而是对苏泽的完全信任。

与其安排自己人,再去听苏泽的建议,还不如直接安排苏泽推荐的人。

苏泽也没想到,张居正竟然能这么大方,将这样一个职位交由自己来推荐!

登莱巡抚涂泽民是自己人,再加上这个铸币局的主司,那苏泽就可以完全操纵登莱铸币的事务。

这也正是苏泽想要的结果。

苏泽干脆也不客气,直接对着张居正说道:

“多谢张阁老!”

——

从张居正的书房出来,会客厅的众人都向苏泽投来惊奇的目光。

徐渭走上来,对着苏泽说道

“东翁和张阁老谈了快一个时辰了。”

苏泽这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自己,前面刑部毛尚书,和张居正也就谈了不到一刻钟。

苏泽能和张居正谈一个时辰,这都说明他是多么受到张居正的重视。

苏泽倒是没觉得什么,毕竟他在李春芳和高拱的书房里,也同样待了这么久。

苏泽和徐渭离开,这一次张居正府上之行,可以说是完成了苏泽的计划。

甚至对于苏泽来说,铸币都是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张居正答应统筹煤炭运输,这才是苏泽真正想要办的事情!

所谓工业革命,就是人类对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

后世有一句话,科技史就是“烧锅炉”的历史,苏泽的看法也差不多。

但中国是个煤炭大国,为什么没有发生英国那样的蒸汽机革命呢?

按照苏泽前世读到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缺乏引发能源革命的驱动力。

说白了,大明的人力成本还是太低了。

在苏泽穿越前,很多国家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当人工成本已经要比机器成本还低的时候,那还有什么理由去使用机器呢?

宋代的汴京城就开始挖掘煤炭取暖了,但是宋代也没有发明蒸汽机。

申时行妻子的娘家,在苏州有千人的纺织工坊,但是主要资产依然是人,所以只能是工坊而不是工厂。

这些工坊主,没有提升效率的动力,也没有改进能源利用方式的需求。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其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如说是历史上诸多巧合,共同推动的一个结果。

黑死病造成的人口急剧减少,地理大发现而出现的巨大市场,英国高涨的用人成本,加剧了资本家改革生产工具的必要性。

人工成本大于机器成本,用机器取代人追求效率和利润,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这才有了英国资本家出资悬赏改进蒸汽机,才有了各种新技术的井喷发展。

有时候,科技发展就是有这样的一个节点。

一旦过了这个节点,那就是爆发式的发展。

而如果过不去这个节点,科技就像是被锁住了一样,怎么也无法突破。

内生性的需求,苏泽无法改变,但是苏泽可以创造需求。

你大明人工便宜吗?但是现在要铸币,你总要炼制采煤吧?

煤炭的需求增加,煤矿就有了使用工具增加效率的需求。

最早的蒸汽机,就是用在煤矿抽水的。

而最早的铁路,同样也是铺设在煤矿里,用来从矿井里运输煤矿的。

这才是苏泽藏得最深,最大的一个计划。

一旦生产力改变,那新的生产关系必然也要改变,那大明就可以轰轰烈烈的进入到真正的变革时代!

苏泽相信,以张居正的执行,一定能从铸币中尝到甜头!

而尝到甜头的张居正,必然会主导进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