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书桌上,接着说道:
“张阁老,这是登莱涂巡抚在登莱港口新铸的银元。”
“这么快?”
这银元是【飞鸽传书】带回来的,送往户部的要等年后才能到。
苏泽让肥鸽子运送银元,一方面是测试胖鸽子的承载力,另一方面也是赶了在节前向张居正献礼。
“张阁老,属下提了几个改进铸币的法子,这是涂巡抚试制的银元。”
张居正看着手里的银元,样式十分的奇怪。
银元两边有小齿,这个倒是可以理解,这是为了防止有人将银币的边角削掉。
汉代铸造五铢钱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有奸商会将铜币的边剪掉,然后再用边角料私铸。
后来五铢钱增加了边廓,算是缓解了这个问题。
而苏泽这个银币用的边齿,似乎比边廓更好用,也显得更加精美。
银币的正面是隆庆通宝的字样,背面则是大明日月旗。
张居正有些疑惑,这银元比自己想象的要精美很多。
苏泽说道:
“张阁老,这是用冲压法铸造的。”
“冲压法?”
苏泽点头说道:“融化的银子做成圆形,然后放入模范中,再用冲锤冲压,就能造出这样的银元了。”
张居正似懂非懂,但是他知道银子质地比较软,确实容易塑行,但是这需要消耗多少人工啊?
苏泽又说道:
“冲压不需要人工,在登莱的铸币工坊内,有一种重锤,由水车蓄水,蓄满了水之后重锤落下,一次可以铸币百枚。”
看张居正还是不理解,苏泽又拿出水力重锤冲压机的结构图,经过解释张居正终于理解了。
“这就是所谓‘重力’?”
苏泽有些惊讶,没想到张居正也看自己写的文章,甚至联想到这就是重力之用。
苏泽连忙说道:
“阁老明鉴,正是用到了重力之妙。”
张居正越看这银元越是喜欢,已经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张居正又问道:
“这银元重几何?”
苏泽回道:
“重五钱,为半两银。”
“重了点。”
苏泽也点头,前面他也上书说了,银元越重就是面额越大,越是不利于货币流通。
但是以现在的技术,也只能铸造出这样的银元。
要知道当年清末,引进外国技术铸造的袁大头,一枚是七钱,比苏泽铸的还要重。
如果真要铸造出更轻更精致的银元,就需要铸币机了,那就是蒸汽时代的科技树了。
张居正又问道:
“火耗如何?”
苏泽说道:
“涂巡抚算过了,火耗不到一成。”
张居正惊讶道:
“这么低?”
火耗本意是,地方政府在征税时,加征以弥补碎银熔铸损耗,后期逐渐演变成了地方官府的附加税。
火耗的出现其实也算是合理,但是随着贪腐加深,逐渐成了盘剥地方的手段。
张居正说的火耗,是火耗的本意,也就是铸币的成本。
熔炼白银,人工,工坊的机器损耗,这些都是要成本的。
其实这个比例不算低了,江南地区的金花银,官府征收的火耗也就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但是苏泽的银币要比江南送到内库的银锭精美多了,这样精美的银元,火耗才不到一成!
张居正又问道:“如此精美的银元,是为了防私铸吗?”
苏泽连忙点头。
不愧是张居正,对于财政的理解远超众人。
其实苏泽如果不追求压花,完全可以将成本降到更低。
但是他这么做,就是为了铸造更精美的银币。
苏泽说道:“卑职翻阅了嘉靖年铸币的奏议,发现先帝年铸币失败的原因,是朝廷发行良币,民间收良币而铸劣币,每一次铸钱都会导致市场上的劣币更多,钱价就会大跌。”
“可官府火耗高,而私铸火耗低,官府铸钱每次都是亏本的。”
“所以世宗年间,每次铸钱之后都是钱价大跌,钱价跌则朝廷收的税钱也就少了,所以从逐渐将金花由折钱改成折银。”
“但是人不是天生就要用劣币的,精美的银元币值更稳定,其实商人百姓更愿意用。”
“劣币驱逐良币,还是因为官府以往铸的钱不够良,且成本又远高于民间私铸,所以越发钱市场上的劣币就越多,而每一次发现朝廷就亏得越多,钱法愈加的淤塞。”
张居正连连点头,苏泽说的就是钱法不通的现状。
官铸的成本远高于私铸,这个原因就不必说了。
但是正如苏泽所说的,官府铸的币也不良啊!
嘉靖年间三次铸币,张居正参与两次,三次含铜量都不断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