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丹术(2 / 3)

书科多订了二十份报纸,纷纷向李春芳致谢。

但是返回内阁的路上,李春芳逐渐收起笑容,又询问道:

“怎么又抄上道经了?”

刘珺低着头说道:

“是陛下的旨意,抄的是几本先帝最喜欢的外丹道经。”

听到这里,李春芳有些忧虑,当今皇帝比起嘉靖来说自然是勤政一些,当然要和太祖成祖比那还是差了很多的,但总体上是个让人满意的皇帝。

唯一的几个缺点,大概就是和先帝一样,也对道家金丹有些痴迷。

除此之外,喜欢搜集奇珍异宝,这也算是隆庆皇帝的一个小爱好。

对于后者,皇帝喜欢珍宝也不算什么太恶劣的爱好,只要不去民间搜刮,内阁也很少会管。

但是前者就要命了。

胡乱服食金丹,是大明皇帝短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春芳是青词专家,自身对道学研究颇深,他自己就是内丹术的爱好者。

但他对外丹之术不感兴趣,认为外丹之术是邪路。

先帝嘉靖也沉迷道术,但是好歹先帝是内外兼修,所以在大明皇帝中算是长寿的。

当今皇帝却只沉迷于外丹之术,不习内丹术,这样下去也不知道身体能撑多久。

李春芳摇了摇头,这种事情内阁也劝谏不了,魏征都劝不了李世民追求丹道,何况先帝朝的时候自己上的青词最多。

别说自己了,内阁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哪个没给先帝写过青词?

李春芳回到了内阁,其他几位阁老还是没到,但今天通政司已经送来了一批奏疏,李春芳看到了最上面的苏泽奏疏。

“这猢狲又上书了?”

李春芳拿起奏疏,翻看了一下。

《兴文教以隆圣治疏》?

再一看,原来是苏泽赞同皇太子的上书,请求皇帝举办讲学大会。

李春芳愣了一下,重新翻过来看了看上书人的名字,确定是翰林院的苏泽,而不是其他同名同姓的官员后,一脸疑惑的回到了座位上。

苏泽竟然支持办讲学大会?

李春芳本人是支持讲学的。

嘉靖四十四年,徐阶以内阁首辅身份亲自主持灵济宫大会,李春芳也在列,与徐阶并称为“讲学护法”。

内阁之中,除了李春芳外,赵贞吉也很支持讲学,赵贞吉也是心学宗师,经常聚众讲学。

但是物极必衰,徐阶倒台后,士林对于讲学之风的批评也不绝于耳。

这一方面,是新内阁对前内阁路线的否定,另一方面,李春芳自己也承认,讲学也出了很多问题。

讲学活动内容逐渐虚无化,向着空谈转变,大量根本不懂心学的投机分子,混入讲学的队伍中,还有贪官污吏以讲学之名兴建书院敛财,或者以讲学之名行贿投机。

高拱返回内阁后,更是开始打击讲学活动,对于那些依靠讲学升迁的官员都进行了打压,算是抑制住了京师的讲学之风。

李春芳其实也很矛盾,他个人支持讲学,但是作为内阁首辅,他又反对官方搞大会讲学,那这个骂名就是他来背了。

李春芳读到最后,又看到苏泽说道:

“臣伏请陛下准皇太子所奏,效前朝灵济宫故事,以皇室内帑支应讲学盛会。”

“内府财帛本属天家,既不费国帑分毫,无涉民间赋税;又彰圣主隆礼重道之德,显东宫仁厚爱民之心。如此则文脉昌明可期,百姓沐化同乐,实乃兴文教而隆圣治之良策也。”

让皇帝出钱?

李春芳嘴角露出笑容,如果真的能让皇帝出钱,那外朝的反对声自然要小很多,如果那样自己确实可以帮着推动一下,再办一场灵济宫大会。

不过作为内阁首辅,李春芳不会在这个时候表态的。

他取来揭纸,没有写自己的意见,而是苏泽最后一段话摘抄出来。

就在李春芳写完,高拱也走进了内阁。

高拱疑惑于李春芳竟然提前来内阁,但他还是向李春芳行礼,接着李春芳就将苏泽的奏疏递给了他。

苏泽请办讲会?

高拱的眉头皱起来。

高拱素来不喜欢讲学之风,苏泽在学术上倾向于赵贞吉的泰州学派,高拱也是知道的。

但是高拱反对讲学,更多的是以讲学作为靶子,打击前任首辅徐阶。

此外也是通过抑制讲学,减少李春芳这个心学大宗师在朝堂的影响力。

果然李春芳将苏泽最后一段,请求皇室自己出钱办讲学的话摘抄出来。

老狐狸!

李春芳没有支持讲学,但这是在暗示皇帝,如果皇室真的要讲学,只要自己出钱,他这个内阁首辅就不会反对。

如果是别人上书,那高拱肯定要直言反对了。

但是奏疏是苏泽的,高拱还是提起笔,写下了一个不太严厉的反对意见。

作为一个派系的领导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