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几天,萧霆锴几乎是凭借一股被激怒的倔强和身为皇子的责任感在硬撑。
但所见所闻的巨大冲击,让那份争强好胜的心气迅速冷却、沉淀。
从最初的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到深入灾民中间,从只想着立功,到真正思考如何救人,萧霆锴的转变,不可谓不大。
尤其是遇到一个在废墟中救出数人、自己却失去了一条手臂的私塾先生。
老儒生面对他时,没有怨天尤人,只是平静地说:“殿下,草民读过些书,知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房子塌了可以再盖,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只求朝廷能给我们一条活路,一点重建家园的希望。”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击在萧霆锴心头。他以往汲汲营营的“功劳”、“封号”、“储位”,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在百姓最朴实的求生渴望面前,显得那么苍白、那么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
一个月后,当赈灾事宜初步走上正轨,萧霆锴站在高处,望着依旧破败但已恢复了些许生机的城镇,心中早已不复当初离开京城时的意气风发。
他抬头望向京城的方向,心中默念:“于然……你说的对。这‘功’,确实不是那么好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