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跟林如海讲女学的事儿。
“太子妃、二嫂都很能干,已将女学的课程大致敲定。除了必修的诗书礼仪,还特意增设了插花、绘画、琴棋、女红等课程,力求让姑娘们德才兼备。”黛玉介绍起来。
她顿了顿,又道:“我们还拟定了该选什么样的女先生,以及给先生们对应的束脩等等。要寻得既有才学又品行端正的女子,着实需要花费一番心思。”
林如海听着,频频点头,对女儿的用心和才干感到欣慰。
就在女学紧锣密鼓筹备之时,怡郡王府却收到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帖子。递帖子的人,正是已嫁入卫家的史湘云。
黛玉看着帖子,心中有些好奇。
她知道湘云嫁到了卫家,听说她丈夫在军营里做事,但似乎卫家因为还了国库的银子后,家道中落,如今过得颇为普通,甚至有些拮据。
当湘云进府后,见了黛玉,倒也没有扭捏,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来意。
“林姐姐别笑话,”湘云一如既往的爽朗,但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妹妹今日前来,是毛遂自荐,想去女学做先生的。”
黛玉微怔,随即温柔地示意湘云坐下。
湘云叹了口气,将自己的难处讲给黛玉听:“姐姐也知道,家里头如今是婶娘管着,就靠叔叔那点儿俸禄,日子过得着实有些拮据。”
“我听说姐姐这儿的女学会招女先生,所以想来试试,能帮帮家里,也是好的。”湘云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小时候总觉得家里婶娘太过分,总让我们做针线,不让我们出去玩。现在才明白,家里的难处,坐吃山空,肯定是不行的。”
黛玉倒是听过史家的情况,知道史家因早年将先祖的旧产售卖还了国库亏空,湘云那时候就更喜欢到荣国府玩,说到底,还不是小姑娘心性,自然乐意过的逍遥自在。
“妹妹能来,我当然高兴,求之不得!”黛玉握住湘云的手,真诚地说道,“只是那儿的先生,也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长公主殿下和太子妃一起拟定了考核的规则,到时候妹妹直接来参加考核就是了。”
湘云闻言,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虽然生活拮据,但她对自己的才华还是有信心的。
“哎呀,我竟然还称呼林姐姐。”湘云这会儿,才反应过来,黛玉是郡王妃了。
黛玉扑哧一笑:“行啦,咱们多年姐妹,难不成因为这个还生分了?”
黛玉还挺欣赏湘云这样自立自强的,便极力挽留湘云在怡郡王府吃午饭。
午饭过后,黛玉和湘云移步至书房,两人还一起谈论起诗词来。黛玉随手拈来一卷诗稿,与湘云一同品评。
湘云的才思依然敏捷,对诗词的见解也颇有独到之处。她不时能引出一些黛玉未曾想到的妙句,或是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让黛玉频频点头,笑意盈盈。
送走了史湘云没一会儿,萧霆钧便回来了。
黛玉见他往日俊朗的面庞此刻却带着几分凝重与疲惫,脸色也有些不好,心中不由得一紧,忙上前问道:“殿下今日怎么这般脸色?可是军营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吗?”
萧霆钧轻轻叹了口气,握住黛玉的手,眉宇间的忧虑丝毫未减。他没有隐瞒,直接告诉黛玉:“玉儿,出了大事……直隶地动了。”
“什么?!”黛玉闻言,如遭雷击,吓得花容失色。
她自幼熟读诗书,自然明白“地动”意味着什么。这可是相当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甚至引发饥荒与瘟疫。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受灾情况如何?可有人员伤亡?”黛玉急切地追问道,她的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
她知道,直隶乃京畿要地,人口稠密,一旦发生严重地动,后果不堪设想。萧霆钧的脸色,已经说明了情况的严重性。
萧霆钧看着黛玉担忧的模样,轻叹一声,将自己心中的盘算和盘托出。
“正是如此,玉儿。”萧霆钧沉声道,“这直隶地动,灾情不轻。户部那边已在紧急调拨赈灾物资,但赈灾绝非易事。我正是想着,请旨去一趟直隶,亲自参与赈灾。”
户部,黛玉想到了父亲,看来这次还真是有的忙了。
“不过我想着,还是先回来跟你商量下。”
黛玉一听,就握紧萧霆钧的手,语气坚定地说道:“这是大事,自然更要紧,而且现在在京城,我和悦悦你都不用担心的。”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萧霆钧便穿戴整齐,准备进宫请旨,亲自前往直隶赈灾。
然而,当他到达御书房外时,却发现殿内已有交谈声传来。
他抬步跨入,只见二哥萧霆锴果然已经在殿内,正神色恭敬地向皇帝禀报着什么。而且,太子萧霆锐也赫然在座。
萧霆钧先上前行礼:“儿臣给父皇请安!”
皇帝见萧霆钧到来,脸上露出了几分欣慰的笑容。
他指了指殿中的萧霆锴,对太子说道:“看来你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