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四海尽破(3 / 4)

不能铸钱,主要是因为缺铜,不是因为不敢……

但现在,朝廷让州郡回收旧钱……那不就有铜了?

朝廷铸币,涉及的人和部门是很多的,流程也复杂。

人多了,流程复杂了,钱范自然也就守不住——其实守住了也没什么用,刘宏铸造的新币样式实在是过于简单,加四条纹路而已。

结果,以旧钱换新钱就成了各州郡官员自己经营的好生意,只要是具备冶铁冶铜能力的州郡,基本全都在私下铸币。

回收的旧钱铜含量将近八成,刘虞和刘焉还是挺讲究的,他二人合作造出来的新钱铜含量差不多也有八成,钱的成色并不比旧钱差,而且称得上精致。

但各州郡私造的就不一样了,含铜能有五成的就属于比较有良心的了……

同时,更大的问题在于,让郡县官员回收旧钱,实际上等同于合法抢劫!

朝廷定的旧钱失效期是明年十月,可到了地方上,在基层官吏与差役们口中,旧钱是立刻就得失效,并强制要求用新钱缴纳人头税!

——旧钱不认,只能当废铜回收。没新钱交税?那正好,老爷们正缺仆役和奴工……

当了奴仆就不用交税了,也不用再考虑什么钱不钱的事儿了。

谁能接受自己的钱一夜之间全都失效?

有胆子没牵挂的都得造反,有牵挂有负担的就得跑路,其余的则全都成了豪门奴仆。

而且,五铢钱开始飞快的贬值,四出纹的新钱甚至被视为“钱贯四道,四海尽破”的亡国之兆。

……

也正是在此时,白波黄巾复起。

中平三年六月。

白波贼首郭大贤起兵进攻河内,打的旗号是“太平”二字,名义是“清君侧,还太平”。

上党杨凤、雷公等贼响应郭大贤一同起兵,攻破山阳、河阳,兵围怀县。

郭大贤肩负着太平道的传承,他是张角的关门弟子,也是张角的女婿,黄巾中受过教育的少年人全都在他手下,这是真正能传道的薪火。

白波谷这两年并没有再用骗术,而是在真正的传解太平道,这反而是最能获取坚定信徒的方式,尤其是在黑山。

虽说郭大贤自身兵力仅有四千多,但愿意帮他的人却着实不少。

杨凤本是河东杨县豪族,张角起兵时他便已是坚定的太平道信徒——河东信奉太平道的人非常多。

雷公是上党山贼,是黑山西部的大贼。

黑山还有很多太平道余部,虽然现在他们算是“朝廷军队”,但也都隐了姓名出来帮了场子。

所有人加起来竟有近十万众,声势惊人。

怀县是河内郡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雒阳北部门户以及黄河北岸的交通枢纽。

而河阳——这地方就是孟津渡北岸,河对面就是雒阳。

白波黄巾的袭击来得太突然,数量又太大,河内郡兵绝大多数都被张温带到了右扶风,整个河内郡基本没作抵抗,也不敢对抗。

此时郭大贤的部队离雒阳就只隔着一条黄河而已,或者说,只隔了个孟津渡!

白波黄巾进逼雒阳,天下震动。

随即,青州、徐州等地也有大量乱民起事,全都自称黄巾。

一时间,天下似乎又回到了黄巾大乱的局面。

刘宏在西园着急上火,嘴都起了一圈燎泡,他大致猜到了白波黄巾复起的原因——大概是旧钱换新的事儿出了岔子……

他猜错了。

青、徐二州的黄巾确实是因为旧钱换新之事起兵的,但郭大贤压根就不在乎什么旧钱新钱,白波谷这两年一直是以物易物的。

郭大贤在乎的是刘备告诉他的机会……

“主君遣郃转告郭兄……张燕能成为将军,郭兄难道就不能吗?”

“如今河内空虚,雒阳也无强军。张燕能做太行太守,郭兄亦可做白波刺史,朝廷本就需要制衡张燕之人……若是郭兄做不得,那便将太平道统传于可做之人。”

这是刘备让张郃转告的话,一共就这几句。

郭大贤当然要把握这个机会。

只是,刘备当时也没料到刘宏能搞出以旧钱换新钱的政策,结果天下黄巾大举复起,这事儿好像搞大了啊。

……

眼见黄巾复起,郭大贤都打到家门口了,刘宏本想调张燕出兵平事儿。

但河内三个重镇同时遇袭,对京畿而言,黄河以北基本上等于完全被截断了,朝廷使者压根就去不了黑山——张燕所在的大伾山就在河内、上党、魏郡三郡之间。

长安那边的部队军饷还没补齐呢,再说想调回来也来不及了啊……

雒阳倒是还有虎贲禁卫和新组建的西园军,何进手下那一部羽林军也在,但全加起来才五千人,显然不够用。

即便能打,那也得先过得了黄河才行……孟津渡北岸已经被郭大贤控制了!

“陛下,骑都尉刘玄德奉命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