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高铁狂人想进步?我赵瑞龙没那么好忽悠!(2 / 4)

“难道还不穷吗?”

柳志恒停下脚步,很窝火的吐槽道:

“铁路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大铁路领域的建设投资力度,对改善国计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很有好处。”

“九七亚太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扩大内需、化解产能过剩,咱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发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振兴东北、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三大战略,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上马,包括什么叁峡水利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等。”

“咱们铁路总署是获得了不少财政拨款,集中上马了不少新建和改造工程,但一年才几百亿的投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哪怕咱们将大量的学校、医院、物资、通信、运输、勘察设计等等,陆续分离了出去,减轻了不少负担,但还是缺钱啊!”

听着柳志恒的抱怨,赵瑞龙感觉他就差把‘急功近利、渴望进步’八个字写脸上了。

他只看到铁路总署缺钱,看到在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铁路投资份额不多。

他也不想想,为什么龙国最近几年,要大规模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

从源头来说,是八十年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顺,导致经济一度濒临崩溃,之后经过铁腕改革,全面转向外向型经济道路。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外贸出口变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外贸出口的扩大,不仅掩盖了内需的不足,还带来了投资过热、产能过剩。

当亚太金融危机爆发,外需不足导致外贸出口下降,通货紧缩叠加产能过剩,同时还遭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许多人都笃定龙国即将崩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龙国不得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行大量的国债,带动银行增加基建类贷款,通过基建投资弥补出口不足带来的影响。

但是靠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完全是饮鸩止渴。

大量的国债基建项目,基本都是国营企业承担,这不就是典型的国进民退吗?

钢筋水泥等中低端产能本就过剩,发债搞太多基建项目,便是用未来更大的过剩,掩盖现在的过剩。

而且大量发行债券,就是给未来增加税收负担,收税还不上,那就只能印钱。

钱印多了,国债偿还倒是容易了,可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谁来买单呢?

为了化解通货膨胀压力,也为了让超发的钱有去处,势必会加速推动房产、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市场化与产业化。

让老百姓要花很多钱才能买得起房、看得起病、读得起书,生活压力增加,消费需求就会降低,最后结婚生孩子的人都越来越少。

作为穿越者的赵瑞龙,当然知道靠发债投资基建拉动经济增长,只能用来暂时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当成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吃个没完。

可柳志恒不一样。

他不仅不是穿越者,没有体会过基建狂欢后,高房价下的生活有多的艰辛。

他还是一个渴望政绩、渴望进步的政客,自然巴不得能有更多的国债项目。

站在他的立场,能来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更好了。

那样的话,外贸出口下滑越厉害,基建投资的规模就会越大。

若真如此,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三千多亿国债还分三年投资基建,并且还分散到中西部多个地区、涵盖多个领域。

肯定一年就一次性砸下几万亿,铁路领域必然能拿到一万亿以上的资金,那么他柳志恒就再也不愁没钱实现他的高铁梦了。

至于几万亿的基建狂欢过后,是否会带来更严重的产能过剩?是否会导致房价飙升,地产金融泡沫化,老百姓背负上沉重房贷?

柳志恒肯定会说,他相信后人的智慧。

不过……

等一场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喜迎基建狂欢的美梦,柳志恒注定是无法实现了。

不是这个世界的米国,随着经济脱实向虚,未来几年不会爆发次贷危机。

而是赵瑞龙穿越来后,从赵立春开始,就已经深度影响高层的发展思路。

经济增长长期忽略内需,严重依赖出口和投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恶果,赵瑞龙做过详细的推演。

而让汉东成为高质量经济发展试点省,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便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次大胆试验。

以前的思路,是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全球经贸体系,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

这样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也能赚取宝贵外汇,同时获得西方转移的技术和经验,从而完成原始积累,为后续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为此,从八十年代开始,龙国对内提高利率、对外降低币值,高利率导致国内资金成本过高,极大压抑了国内企业利润空间,迫使更多企业出口创汇。

龙国集中力量发展纺织、轻工、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凭借劳动力和原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