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乔没有选择在一条路上走到巅峰,比如混个院士之类的,他没兴趣。
工程师的身份已经足够用了,收入不低,还有一定的威望,谁也不能随便拿捏他,这就行了。
国家发展方面,南乔偶尔会拿出来一点东西,其他的就没再管了。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南乔全都用在了自己身上,他可没忘自己的天赋是什么,各种练习手工艺。
就连孙夏都有点不理解,自己这个同行已经很强了,怎么总做这些没意义的事情,手工艺就算练得再好,又能怎么样?
对南乔而言,这就像是强迫症一样,遇到了天赋,不给收录进去的话,他总觉得这次的穿越亏了。
院子里的人也算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卷王,任何时候看到季南乔这个人,他都在学新手艺。
就连李卫国都觉得季南乔有点不务正业了,你但凡用点心在专业上,成就不可限量。
或许这就是天才的通病吧?
李卫国估摸着季南乔就是那种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的天才,对什么都好奇,学会了就不想深究,太专注于某一件事后,就会失去兴趣。
人肯定是天才中的天才,就是太不定性了。
杜若倒是觉得怎么样都好,自己男人喜欢,那就去做他喜欢的事呗,又不影响什么。
南乔的做法,也影响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这方面,胡雷做的很好,这小子很专注,从小就认准了厨艺这条路,那就一门心思钻研厨艺,心无旁骛,对其他事情完全没兴趣。
季红梅和季红星姐弟俩,纯纯就是跟着南乔学坏了,他们也是一样的做派,对什么都有兴趣,却没耐心。
这一点还不如南乔呢,起码他是学会后才换下一个,姐弟俩不是,学了个皮毛就给扔了。
南乔可不想自己的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你们要是想学,那就认真学,学明白一个,再学下一个。
姐弟俩不乐意,死活不配合。
南乔能怎么办?
只能让姐弟俩感受一下什么叫做完整的童年了。
别看南乔也惯孩子,但惯着孩子吃喝,却不宠溺孩子的臭毛病,该教育的时候,他同样不会手软。
姐弟俩做事的态度,已经出现问题了,这么下去的话,他们的未来肯定不会好,因为只要遇到一点事,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放弃。
南乔的观念不允许这样,不管做什么,都要有坚持的毅力和决心,而不是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
南乔这么一发狠,姐弟俩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只要他们表现不好,他是真揍。
可以说,姐弟俩真就是从小被揍到大的,才算改变了他们的坏习惯,也让他们学会了很多东西。
1980年,下乡政策没了,基本上能回城的知青,全都回来了,京城又一次迎来了混乱。
那么多知青回城,却没有配备足够的工作岗位,要这些人怎么办?
张家老大下乡后,就认准了木匠这条路,一路走到底,不但生活的不错,还娶了村长家的闺女。
回城后,张家老大凭借自己的手艺,硬生生混到家具厂里面当工人去了。
张家老二走的是厨艺这条路,他在乡下倒是没找对象,回城后眼看政策宽松,就自己弄了个小吃摊。
开业没多久,张家老二就和一个总吃他家的姑娘看对眼了,迅速领证结婚。
李卫国已经是京城市局的领导了,早就搬离了院子,住在这里的还是李守业老两口。
老两口不愿意搬走,就想守着老邻居,李卫国就时不时回来看看,和南乔这些人关系依然很好。
正院的王林海前两年突发心梗没了,王大娘难过不已,年初的时候也跟着一起走了。
现在住在那里的是王春明一家,亲哥王春庭基本不怎么回来,他是军人,已经落户在大西北那边了,只是回来参加了爹娘的葬礼。
王春明在父母身边尽孝,王春庭就出钱出物资,也有一定的关系,别的不敢说,起码他侄子想当兵的话,西北军区那里,绝对没问题。
孙家还是那样,孙成两口子住厢房,原来属于孙静的耳房,给了孙春去住,孙夏住在原先李卫国的耳房那里,孙家给买下来了。
孙静这个时候早就嫁人了,偶尔会回来看看。
张天明两口子和他家老三,生活也没啥变化,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变化最大的应该就是方兰一家了。
胡雷和胡雪都考上了帝都大学,这肯定是南乔的功劳,只是兄妹俩专业不同。
胡雪是真的想读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胡雷纯就是被逼的,不想考不行。
只因为季红梅一句话:“我将来找对象,肯定要找大学生。”
胡雷就拼了命地学。
这也是南乔没想到的,真就是青梅竹马的既视感啊,自家闺女最终还是被胡雷那小子给叼走了。
也就是南乔对胡雷还算满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