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没想到在齐王那里支支吾吾,一直拖延的事,楚王竟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而且他敏锐的察觉到公输利民应该暗中一直在跟他哥哥较着劲儿。
公输利民虽然没有公输立方对整个公输家的掌控强,但毕竟也是公输家的二当家的,公输立方跟齐王关系紧密,倒不如从他这个弟弟身上找切入点来得更快。而且公输利民一向屈居于他哥哥之下,他要是扶持他,他想必会对自己更加忠心。
不过是给一个新科进士安排一个职位,他司马淮还是办得到的。他很快就给公输伦在工部安排了一个工部营造内史的职位,从七品,跟公输立方的儿子同一级别。现在看来虽然官位不小,但是历代的工部侍郎和尚书都是从这个职位做起的。
公输利民知道后笑逐颜开,连忙对楚王殿下表起了忠心,说楚王殿下要是有事吩咐他,他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楚王没想到公输利民这么好收买,突然觉得这个人会不会头脑简单,跟他合作会不会有什么风险。毕竟他是知道他在沈芥面前吃鳖的事,连一个年轻人都斗不过,更何谈其他,但是想了想,沈芥这人确实是奇葩,不可以用常人的思维来衡量他,公输利民这个人可以慢慢地考察他一番再说。
他委婉地跟他提了提现在边关局势紧张恐有战役的事,问他能不能在改进军事器械上做一些努力。公输利民吃了一惊,他没想到楚王既然对这个有想法。
公输家是负责过制造军械的,但是从设计到生产全都由公输家完成还是他们上一辈的事情。这一代只有他哥哥公输立方和族中的几个长老负责过改良他父辈的一些军械。其余的也不过是负责监督工部生产而已。
因为边关一直平稳,朝廷中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制造过新型武器了。制造武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节省开支,皇上便缩减了这方面的费用。
但是他们都心知肚明,设计制造武器才是最容易加官进爵,功成名就的。
为百姓制造农具改良生产,虽然也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但是这种成效通常不太明显,需要细水长流,但是制造兵器用于打仗就不一样了。
打一场胜仗能够减少多少军民的伤亡啊!打仗之后会有谈判协商,败的那一方又要割地赔款多少啊!所有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利益呀。
如果从其他国家购买先进的兵器,耗资巨大,就像购买战马一样。但是如果不但不用买进,而且能够售出,又可以为国家赚取多少银钱呀?
而且军事防御实力增强,敌国也就不敢轻举妄动,本国就可以休养生息,改善民生,实在是一举多得。所以历朝历代,都对军备力量看得非常重。
公输利民思及此,突然豪情万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司马弘嘱咐他不可以外传,一定要保密,参与设计的人也一定要是信得过才行,不然很可能被别人误会。要是传到皇上耳朵里说,他们在密谋着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他可不会替他擦屁股。
公输利民神色一凛,急忙点头应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他要一个人设计,保密到底,不让别人抢了功劳。
朝廷里已经是一池平静的湖水之下暗流汹涌了。
这一日,卫长安去单独觐见了皇上,将宝山给他的关于宫中贵人们的一些不法之事的证据,全部上呈给了皇上。
他父亲回信给他,信里只说了六个字:“不止善,不纵恶。”
他一下子就如醍醐灌顶,明白自己之前的顾虑实在是落入了下乘。
他们家世代忠良,忠贞不阿,什么时候也瞻前顾后起来了。看来是在京城待久了,心思也变得不那么纯粹起来了。他苦笑,等弟弟长军婚事有了着落,他也要向皇上请辞,去边关待一段时间,好好清理清理他心中的杂念。
皇上本来还在为之前齐王在修缮太康殿时贪墨的事而恼火,卫长安呈上来的这些证据,不啻于一道惊雷,将这么多年来皇宫中的祥和安逸,撕碎给他看。
他愣愣地坐在龙椅上,半晌回不过神来。
他一直想要做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在施政方略上投入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对于后宫管理,也是放手给了皇后,他想起自己曾经批评过宋承先治家不力,但是如今看来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一个男人想要两头兼顾,实在是难啊。
至于对儿子的教育,他之前一直以为是没有问题的。他知道他的两个儿子一直在为争夺储君之位暗中较劲。但是试问哪个皇室的子弟不想要皇位呢?就是他还是皇子的时候跟几个兄弟也是斗得不可开交。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他只是偶尔在东风压倒了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了东风的时候,出手干涉一下,其余时候都是作壁上观,甚至还乐见其成,觉得这两个儿子有斗志,有胆量,能成大事。
但是他们越界了,大大地越界了!为了争夺皇位,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他都不知道为了争夺这个储君之位,他的不少孩子的性命已经被牺牲掉了,而且他的三儿子也差点因此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