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其实知道齐王和公输立方在修缮太康殿时有贪污,但是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是看了账目,还是吓了一跳,他们胆子太大了,简直是贪得无厌!
这个儿子翅膀硬了,胆子也大了,他有心给他个教训,但是想到公输立方领命在外,还是决定先隐忍不发,等他回来后再观后效。
但是,秦王总算凭此得到皇上的另眼相看,又让他进户部观政,隐隐有器重他的苗头在,倒是让其他两位王爷开始忌惮。
但是他们最近杂事缠身,便也没有腾出手来对付秦王。
司马弘之所以下定决心,将齐王的丑事告诉皇上,是因为之前跟沈芥的那次谈话。那次之后,他的心态隐隐有了变化,想要像他两位哥哥一样参与朝政,为国家做更多的事,甚至做的比他们更好。
他虽然在朝中什么靠山和盟友都没有,但是可能正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反而也是他的优点。每一个帝王对野心勃勃的儿子都是极为忌惮的,哪怕他是太子,更何况他的两位哥哥并不是储君。
所以他只要用心做事,相信父皇肯定会看到的,他父皇又不是昏君,一定会给他机会的。就算是为了制衡他的两位哥哥,也会慢慢提拔他的。
果然,他把账目上交之后,父皇不仅派给他更好的任务,还让他入户部观政,他的信心大增,决心好好干。
只要是一束光,哪怕是极为微弱的光,都会有流萤靠近。皇上交给他的差事,虽然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但也能牵制一些官员,拥有一些权利。所以很快朝中就有臣子向他示好,甚至还有主动给他送钱财的。
他的心情有激动也有紧张,难怪他的哥哥要贪赃枉法呢。这种被人讨好和奉承的事真的很难拒绝呢。
不过,给他送钱财的,他一概拒绝了。对他示好的呢,他也伸手不打笑脸人,试着慢慢跟他们接触,若是觉得哪些是值得结交的,他还会反过来送一些礼物给对方,倒是让他们受宠若惊。
想要在朝中站稳脚跟,不培养一些属于自己的人是万万不能的,只要不太过放肆,父皇也不会说什么。司马弘还是很谨慎的,他知道自己一定得独辟蹊径才能有所收获,绝不能重蹈他两位哥哥的覆辙。
司马弘事业蒸蒸日上,而齐王跟楚王那边,却得不到皇帝的好脸色。
皇帝不好跟齐王发作,就对刘启恒在户部办的一些差事表示不满,特别是在筹措要运给并州的赈灾物资上,因为筹措不及时而遭受皇上好几次训斥;又因为给边关战士做冬季棉服的棉花受潮,损失严重,还罚了户部上下一年的俸禄来填补亏空。
刘启恒还是皇帝的亲家,从来没有这样被动辄得咎过,最近和齐王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还有楚王,封地钱粮开销账目不清的事情他还没有解决,最后决定自掏腰包填平账目,这就使得他一时囊中羞涩,非常缺钱用。
手头的钱不够用,就不能好好拉拢平时投靠他的官员。他愁得辗转反侧,最后还是决定到公输家去见见公输立方的弟弟公输利民,说要跟他商量一个生财之道。
公输利民得过哥哥的指示,知道齐王殿下有意器重沈芥,他们家也要另谋出路,要对楚王殿下客气一点。只要不会损害自身利益,便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公输利民虽然不如他哥哥那样稳重,但是见风使舵的本事可不比他哥哥差。甚至看他哥哥不在,他还想比他哥哥先交好楚王殿下,为他们二房能更有前程做一些努力。
但是当楚王殿下表达出想要赚钱的意图之后,他又有些犹豫。这个楚王殿下不会是想跟他家敲竹杠吧,他们家是有不少制作机巧工具的店铺,每年也是靠着这些本事赚取整个家族的开销。
齐王殿下能一直做他们公输家的靠山,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他们通过这些机巧工具所赚的利润给齐王殿下稳定的提供一些财物支援,但是齐王殿下好歹还为他们家族保驾护航,这个楚王殿下要是就想空手套白狼,他们缘何就要白白的让他分一杯羹呢?他们又不是冤大头。
但是接下来楚王殿下表示要出钱资助他们制造更多的机巧工具,这就让公输利民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虽然他出钱的目的也最终也是为了赚钱,那给予一点回报也是应该的。
因此,他们就合开了一家售卖农具的店,全部由楚王出资筹备,并且提供研究经费给公输家。公输利民出自己手下几个门客努力制造新的农具,经营好这家店,不让大房的人插手,作为二房的一个秘密小金库。
楚王让他写信跟他哥哥说一声,他满口答应,但是却并没有付诸行动。他大哥为了他儿子能够付出这么多,他也要为自己儿子想想。
等店铺开好,他就迫不及待的委婉暗示楚王能不能帮他在工部观政的新科进士儿子公输伦谋个好职位。
其实这事本来应该求齐王的,但是因为公输立方的儿子公输衡也在工部。齐王已经答应给公输衡打点关系,他儿子公输伦就要靠后了。
公输立方对他说,工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