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朱元璋:敢猜咱的心思!那就都死(2 / 3)

炉旁的锦墩上。

徐妙锦心不在焉地翻着本坊间话本。

桌上点心碟子里,精致酥饼还冒着热气。

“外头抓得凶啊。”徐增寿指尖捏着颗核桃,把玩了半天,最终没捏开,又轻轻放回白瓷盘里,“宫里宫外全是风声。这雪不知何时能停。”

徐达捏住外孙那不安分的小胖手。

胡茬逗得小家伙咯咯笑得更欢。

老头也没抬头。“根子烂了。脓包不挤干净,这雪就停不了,捂得人心都发霉了。”

徐辉祖眉头锁紧,忍不住接话,“父亲您说这事何以至此?牵连太广了。”

“哼。”徐达鼻子里挤出声冷笑。

抬眼扫过两个儿子,目光里全是岁月磨砺后的冷峻。

“贪心不足蛇吞象罢了。”他颠了颠怀里的小肉团,“瞧好了这才开头。勋贵划地自肥,士绅结党营私,搅和在一口锅里,还沾上皇嗣的血腥,陛下眼里最揉不得沙子!这些人能好?”

“你大姐如今日子安稳,亏得你大姐嫁的好。”

他眼神转向徐妙云,缓了半分。

“瞧瞧常家,闺女走了四年,这桩事,还在把人骨头往磨里碾!都是结亲惹出的祸根!”他声音低沉,“根子不正树长得再大再招摇,一阵邪风,就得咔嚓!”

徐妙云喝完了最后一口汤,将碗给边上的嬷嬷,低声道,“父亲说的是,夫君他从不攀附这些弯弯绕,一心就奔着治病救人去”

“所以外头的惊涛骇浪,离这儿远着呢。”

徐达深深看了女儿一眼。

“是啊。”老头轻轻吐出口气,“咱们徐家不图那泼天的权势富贵,堂堂正正站着做人,踏踏实实办事。

“你们姐夫,心在病人身上,路在自个儿脚底下,一步一个印子稳当着走,这才是长久的道儿。”

“千万别学那些攀高枝,指着结亲一步登天的,爬得多高,摔下来就得有多惨!看看今儿这场大风雪,多少高楼眨眼就塌了!”

徐妙锦放下手里的书,忍不住小声嘀咕。“可爹当年您……”

徐达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你爹我是跟着陛下,从死人堆里,一刀一剑杀出来的功勋!没指望攀谁的高门,也不靠着把闺女送进哪个府邸。结亲?”

他语气带着自傲,“不过是锦上添个花!打铁终究要靠自身硬!脊梁骨得撑得住!”

“马小子有大本事偏不结党、不钻营,这才是真正明白人!”

“跟这种人搭伙过日子,比嫁那些空有门户的绣花枕头强了不知多少倍!”

“你大姐稳当,我和你娘这心才真能放在肚子里头。”

暖阁里一片沉默。

门外脚步声由远及近。

门帘哗啦一下掀开。

带着一股外面扑进来的寒气。

马淳站在门口,带着一身刺骨的冷气,跨进门槛。

“岳父来了!”他看见塌上的徐达。

眼神里有种风雪吹打后的疲惫,也带着一丝安定。

目光在炉边众人脸上扫过。

看到徐妙云,又看看岳父怀里揪胡子傻乐的寻儿,他利落地脱下沾雪的外袍,丢给迎上来的仆人。

徐辉祖、徐增寿、徐妙锦三个人赶忙站起来行礼。

马淳摆摆手,“都是自家人不要这么客套,来了后,家里热闹,岳父难得来,喝几杯呗!”

徐达哈哈一笑:“那当然,天寒地冻,正需好酒暖身。”

马淳也跟着豪气起来。

“快掌灯!”他对管家吩咐,“摆锅子!天杀冷,烫点好肉,喝一口!”

徐达抱着小外孙,看着他张罗。

“好!”徐达咧嘴笑了。

徐增寿道:“姐夫就等你回来!快快……整点热乎的!我还要吃你府里的火锅,那味道,绝了!”

众人看他馋成这样,都哈哈大笑,气氛好得很。

热气腾腾的铜火锅端了上来,中间烟囱冒着白气,炭火红亮,锅里汤底咕嘟咕嘟滚开。

浓白的骨头汤,泛着油花,牛羊肉切成薄如纸的片,码在冰玉盘上。

翠绿的菜蔬、嫩白的豆腐、金黄的冻豆腐、鲜红的虾滑摆了一圈。

蘸料碗摆开。

芝麻酱、红腐乳、韭菜花、炸辣椒香气瞬间压下了外面透进来的风雪寒。

几张矮几围着火锅拼好,一家人挪了过去。

碗筷碰撞,几杯温好的黄酒下肚,胃里有了热乎气,气氛也慢慢活络了些。

“今天……”马淳夹起一片薄薄的羊肉,在滚汤里轻轻一涮,蘸了麻酱,送进嘴里,满足地嚼着,“医馆里尽是些丢了魂的。”

桌上目光都投向他。

“有个刘掌柜整宿合不上眼。说一闭眼就看见铁链子,人都瘦脱了形。”

“还有个药材贩子吓得整宿哭,经常半夜尿在裤裆里。”

徐达拿小勺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