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策论(2 / 5)

照,放出淡淡的金辉。

石坪四方,又悬空石环伺,立着一众监考。

不多时,文箓戒再度传来信息,却是要考生各自按考号入座。

一块块巨大石坪上,写着天干地支,极好辨认。

薛向很快登上丙字号石坪,十余息后,便找到了对应自己号舍数字的座位。

他正疑惑,为何第二场要在这里应考,文箓戒又有信息射入脑海,“本场之制,与往不同,文气大阵开放,文章优劣,以文字引动文气落纸,多者为胜。

特别提示,所有考卷将会由阅卷官复核。

指望投机取巧,以诗文引动文气,且答题不合题意者,直接黜落。”

霎时,场间一片窃窃私语。

紧接着,文箓戒要有信息送出,“经学宫合议,文试前十者,可率先进入武备堂,遴选器物,应对修行测试。”

此消息一出,几乎引爆全场。

第一场下来,所有信息都汇总了。

文试定去留,修行试定高下,已经是众人共识。

但所有人议论的是,文试定去留的规则,会不会太简单,恐怕必有新的规则。

毕竟,此种抡才大典,为避免有人先弄到考情,很多规则,会在考试过程中,由主考们合议而定。

故而,才会有文箓戒这般一点点传递信息。

此前,众人只知修行试重要,反而对定去留的文试有些漫不经心。

此时,这个消息爆出,文试争锋的火药味,立时浓郁起来。

众人议论声未歇,文箓戒中的信息又至,

“总榜第一,除优选权外,更将获得试炼场瞬移符一枚。”

轰!

炸雷般的喧哗暴起。

“瞬移符,这不等于在试炼场中多一条命!”

“太不公平了,凭什么!”

“我觉得挺公平,谁有本事,就去取这个第一嘛。”

有人惊讶,有人震动,有人垂涎,更有人神色肃然,悄然拽紧了袖下的拳头。

薛向却只负手而立,眉眼沉静如水,未有波澜。

他心中的悸动,却如镜湖吹起波涛,一浪推开一浪。

文试第一,既有如斯福利。

这一场策论考试,他自然要全力以赴。

鸣钟三响,天光大亮,曦色自山边洇入苍穹。

薛向安坐蒲团,闭目养神,片刻后,一道宏大而平稳的嗓音,自四方八极响起:

“策论开笔,诸生以真意动文气。所论能应国政民心者,自有文气感应落纸。”

声落瞬间,宛如琉璃碎裂,考场上空的符纹开始漾动。

一缕缕弯曲的金色“文气”,自天穹间缓缓垂落,绚烂如霞光,漂浮半空。

不多时,文箓戒再现浮光,射入众人眉心,考题出来了:请以‘为政与德’为题,结合典故,申论其义。

薛向心头一凛。

这一题,看似平常,实则凶险。

落于寻常人笔下,无非引经据典,言之凿凿,却难出新意。

唯有真知,方能破局。

当下,他便在稿纸上写写画画,想着破题之法。

说起定文,他如今也算得上行家里手。

不然,时论题就不会那么出彩。

但策论题要求更高,更讲究名师出高徒。

而他纯是自研,练习不多。

这一场考试,他优势并不大。

可第一场已经落后,算上加分,也只有九十八分。

这第二场再落后,最后一场总分三十分的情况下,想要奇峰突起,文试夺魁,难如登天。

这一患得患失,思绪越发凝滞,薛向一连写了好几个开头,都被否掉。

不知不觉,时间流逝,他稿纸上竟未成一句。

忽地,异象自考场东侧升起。

那是一道金芒,自沈南笙案头骤然腾起,如烈日初升,万缕霞光汇于纸面。

只见沈南笙笔下,字迹苍劲似篆、流转如云,一如清风拂岳,带着山川之势。

“政本于正,德根于仁。德不先立,则政无以行。若政失德,则法为虎狼。”

一排排文字,竟被文气显形,耀于当空。

寥寥十数句后,天际再显异象:

只见他头顶文气聚成一只白鹤虚影,羽翼舒展,蹁跹而舞,翎羽如琉璃。

文气为之所引,旋转而下,金光如练,汇入纸上。

白鹤绕顶、文气成漩,宛若天地之间,正道化形!

考场上,惊呼四起。

“是沈家的沈南笙……传言幼年在崇文堂诵六经,一字入心,如今果真名不虚传。”

“他竟引得白鹤异象……那是‘德禽现形’,只有文意与‘清德’契合,才能引动此象!”

在西南监考位,一位年迈监考老儒微微颔首,“其文如清风化雨,内敛而不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