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两百汉贼
翌日。
商议折腾一夜的清军众将,愣是没能商议出个可行之策。
唯一能打的苏松总兵田永秱已经拉去背锅,剩下能说的上话的清军将帅,就剩一个狼山总兵陈安邦和江南提督王柄了。
徐州总兵爱隆阿忙着驻守黄淮,看守漕运,防备漕运受到白莲邪教威胁。
两江总督李奉翰,全程都在那里捂嘴咳嗽,中途甚至还短暂昏迷了两次,给清军众将差点吓成神经衰弱。
总督已经指望不上,王柄和陈安邦同样也不敢轻易拍板决断。
这让他们怎么决断?
打的话,肯定打不过,三军士气低落,水师几乎丧尽,冲过去就是送人头。
不打的话,他们就是笼中困兽,汉贼都准备动兵了,他们还不打,准备等死吗?
实际上,清军还有条退路可以走,那就是干脆的放弃湖口、彭泽半片。而后沿江北上退到安徽,或者直接南下去饶州跟汉军迂回,再不济也能通过浙赣走廊退到浙江。
怎么样都不至于被汉军包围,全军覆没的好。
然而,没人敢啊!
丢了湖口、彭泽,可不只是丢掉两县那么简单。
这等于是把九江全境都拱手相让,而九江又是七省通衢之地,丢了九江全境,约等于清军失去了大半长江的控制权。
接下来,汉军水师完全可以凭此,长驱直入打进安庆,或者干脆直捣黄龙,进攻江宁(南京)。
别说江宁了,安庆要是一丢,南方局势也都全变了。
届时,天下震动,太上皇的怒火,那可不是他们几个能背的住的。
要知道,李奉翰可是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敢把南方的真实战报,写成折子递到北京城。
为此,李奉翰专门跟王柄提前通气,反正就是奏折要写,但统一都用春秋笔法,尽可能往有利自己的地方写。
反正,最终到了军机处,给和珅看过的战报折子,已经差不多都成了这样。
李奉翰(王柄):“我军在江西与汉贼鏖战,汉贼实在凶悍,我军虽得小胜,但贼寇顽强死硬,始终难尽全功……”
嗯,鏖战是真的,汉贼凶悍也是真的,但清军小胜……姑且也算是真的。
因为汉军和清军第一波交战,汉军架设的湖口木排,不是都被清军烧毁了吗?
李奉翰自然是把这当成小胜,而后几次渡江杀不过去,都被李奉翰刻意春秋笔法略过,伤亡也被忽略到不计。
反正死的绿营又没多少,真正伤亡惨重的都是乡勇民夫,就连伤亡的绿营,同样被李奉翰进行了一些艺术性加工。
骑兵战死,那就说死的是步战兵,步战兵战死,就说死的是守兵,守兵阵亡的就说死的是余丁。
余丁战死的,哪有什么余丁,余丁不都约等于民夫乡勇,民夫乡勇也算人?
反正逐级往下压,压到最后,明明伤亡好几万,愣是压成了伤亡数百人。
而清军的斩获,李奉翰写的同样很漂亮,就写斩获数千、上万,反正就是没有具体数字,又说汉贼已被遏制,剿灭指日可待。
和珅做了几十年军机大臣,能不能看出来猫腻?
那自然是能看出来的,可他顶多认为李奉翰是在夸大战果,也就是前提得有战果。
汉贼应该也确实是被李奉翰钉在了江西,完全没想过李奉翰是一点战果没有,纯被杨芳摁着头打,打了败仗还在想尽办法抹平。
甚至还让北京城里的家眷,去给和珅和中堂送礼,帮自己跟太上皇面前说好话。
如此,包括和珅在内,北京城里的满清贵胄们,愣是到现在都还不太清楚,江西到底打成什么样了?
不过没关系,他们马上就该知道了。
“轰!”
一声巨大炮响,隔着八里江口打了过来。
原本安静的清军大营,瞬间就炸开了锅。
重病需要休息的李奉翰,被炮响和嘈杂声惊醒,咳嗽着喊道:“咳咳……怎么……怎么回事?来人啊……咳咳!”
马上有亲兵随从跑进来,将李奉翰扶起:“大人,汉贼,汉贼杀来了!”
李奉翰顾不上自己病体,连忙让亲随扶自己起来,就披着件单衣出了帅帐,映入眼帘便是隔江开过来的一排战船。
清军大营里头,倒是没有想象中的大乱,只是骤然惊醒,士卒们全都惊慌仓促。
陈安邦和王柄,已经各自派出了镇标、督标的亲兵,前往弹压混乱的营帐,驱使手下的清兵快速集结列阵,准备迎战。
李奉翰见此,当即退回帅张。
过不了多时,就又换好自己的总督官服,快步来到大营高处,让亲兵竖起自己的总督大纛。
李奉翰这个两江总督,与其他伪清官员还是不同的,他是正儿八经的汉八旗出身,根歪苗黑的铁杆汉奸世家。
总督大纛竖起来,陈安邦和王柄见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