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回京(3 / 4)

红楼兵圣 键盘战斗家 7756 字 2个月前

户牧户,十五万口牧民,每家充足的牧地,平均养活八十只羊,二十头牛,十匹马。

在牛羊都进入成熟期后。

环境稳定的局势下。

每年可以出產二十余只羔羊、六头牛犊、三匹马驹。

一匹马驹到长大需要五年。

有十一年的壮年期,十六岁后开始衰老。

十一年为一周期。

別说有这个限制,哪怕没有这个限制,大周庞大的社会对牛羊马匹的需求上限离看到边还早著呢。

这些最没声音的牧户们。

他们才是市场运转的基石。

有他们在。

市场运转速度越快,钱生钱不可计数,社会財富增长越快,在飞速的过程,令人目瞪口呆也不会失控。

但是没有他们。

市场在繁荣也会立马陷入一场空。

所以王信別的不担心,最担心的就是大户拉拢了將领,最后损害了牧户们的利益。

之前汤平他们都坚持住了。

如今大同三军整编还是好事,可弊端也有。

至少比起原来的大同西军,王信不敢说自己能做到全部控制大同军镇。

才有了今日临別前的交代。

京城。

林府。

林如海回京后,担任左副都御一职,成为正三品大员。

巡盐御史虽然品级不高,但歷来权重,连金陵巡抚都得罪不起,要看巡盐御史的脸色,这可是大周的钱袋子。

加上林如海在金陵六部过度,太上皇也比较满意林如海,这次回京,有人猜测林如海能成为六部的侍郎,没想到会成为左都御史。

虽然同为三品,但目前而言,四大家更需要一个六部的侍郎。

不过再怎么样。

林如海也是督察院的左副都御史。

掌天下喉舌,监督文武百官的副职,如果再次外放,那就是一省督抚,张文锦曾经大同督抚可比不上,光品级就差得远。

加上吴文华这个广东巡抚。

四大家的派系里,已经有了一个半的封疆大吏。

吴文华算一个。

林如海算半个。

加上金陵兵部尚书贾雨村。

大同总兵王信。

粤海將军鄔家。

宫里贵妃娘娘。

以荣国府二房为纽带的文官集团冉冉升起,成为京城一股不可小覷的政治势力。

至於大房和荣国府。

如平安州节度使云云,这些虽不属於二房这边,但总有些渊源。

所以整个四大家。

死而不僵的巨大开国功勋势力,如今转型成功,虽分化为三块,但每块都不可小覷,最耀眼的无疑是荣国府二房了。

薛岩苦著脸。

林如海一脸嘲讽。

“王信要回京了,你还是亲自去见他吧。”

听到林如海的话,薛岩更加焦急,“还请林公多多伸手啊。”

见到薛岩如此模样,林如海笑道:“王信不是小气的人,你也没有实际做什么,他不会对你出手的。”

“虽如此,恐怕王大人心里有个刺啊。”

薛岩感嘆。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

王信搞出来的追赃,薛岩怎么看都没有信心,大同大户们背后还支持那些將领,还有考虑张吉甫的因素,才没有站到王信那边。

更让他不敢信。

这么难的事情,不可能成功,他竟然真办成了。

至少军中的反对派被他解决了。

解决的实在是轻易。

“王信现在缺钱,以后更会缺钱,你多帮他挣点钱,多捐一捐钱,什么不满都没了,比我说一万句话都管用。”林如海好笑的望著薛岩。

薛岩知道林如海鄙视自己小气,连忙解释:“我已经准备了五万两银子。”

“既然如此,那就等他回来吧。”

林如海不再多言。

薛岩离开林府,心里还是不放心。

“王信找大房要了十万两银子,有了大房的存在,我別说送去五万两,就算送去十万两,王信也会偏向大房。”薛岩皱著眉头。

“东家的意思是”

掌柜不明所以。

薛岩没有说话,自己的去找找大侄子。

十万两银子啊。

王信这事把薛家当做冤大头了。

大侄子最討厌別人把他当傻子,自己得和他嘮嘮几句。

最好大侄子愤怒,不满张德辉的行为,更好的是逼著张德辉催促王信还钱,当然,大侄子不至於如此昏头,但哪怕他调走张德辉,甚至开革张德辉。

那王信自然明白大房的意思。

自己再去找王信的话。

效果才会好。

薛岩想起大侄子,嘴角露出笑容。